家风在《辞海》中是指:“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这是关于家风的最初的解释。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家风是指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萃深孚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行嘉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恪守祖训,流风余韵,代代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道德风貌和审美风范。
在寒假假期中,安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社会实践七日游小队”参与了“弘扬时代新风,接力绿色环保”主题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了一份关于家风的线上问卷调查,收到了约300份的样本,通过对样本的分析可以得出很多的结论。样本的主要来源是本科或大专的18岁至45岁人群,样本中男性占比33.7%,女性占比66.3%。其中对于夏季空调温度设置有37.5%的调研人群设置在25度以上,有44.02%的人群设置温度在21至24摄氏度;在对于出行方式的调研中,出行选择步行、自行车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共计占比82.06%;在对于环保教育的问题方面有85.87%的调查人群表示会经常接受到来自于长辈或者是老师的教育。由此可见绿色教育离不开教育传承,长辈的切身教育可以直观清晰的影响到后辈。绿色家风家庭的建设有利于家庭成员培养良好的个人品质和社会公德,促进个人高尚品德的培养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受访群众的绿色生活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网络和学校课程与班会;而受访群众较为认可的有效传承绿色家风的主要途径有:社会的氛围渲染、学校的活动教育和长辈的言传身教等。因此可以得出利用网络、学校和长辈的教诲是最为有效的传承方式。网络传播利用了碎片化的时间以及高重复率不断加深印象从而使人们对其印象深刻;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利用学校的权威性从而使受教育者留下深刻印象;而长辈的教诲则是体现在共同生活中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的培养绿色生活的好习惯。
在受访人群中大多数人都表示愿意为了弘扬良好的绿色家风而做出努力,例如以身作则,营造良好家风;摒弃不良习惯,构建绿色家庭;或者是积极主动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等。绿色家风的建设需要我们减少口头化,表面化的形式,而是需要我们行动起来,结合家庭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营造家庭良好风气,共同努力,为建设绿色家风齐心协力。
绿色的家风有助于创造家庭的良好环境,是一个家庭内在的精神动力,形成良好家风对于家庭中的每位成员会产生好的影响。而家风高尚的人能为社会传递正能量,影响更多人积极向上,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良好家风的建设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大有裨益的。
绿色家风需要我们注重家庭传承,辅之以网络媒体宣传教育和学校教育,多管齐下共同传承建设。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社会共同建,树立良好的绿色家风,以小家庭和谐共建大社会的和谐,以小家庭的文明共促全社会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