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meta分析,纯生信幸运多了

几年前,meta分析培训班满天飞,分享meta分析资料的公众号遍地都是,而现在基本很少看到有meta分析的培训班了,分享meta分析资料的公众号也比较少了,基本没有什么人愿意来做meta分析。有人认为导致这样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是meta分析文章太多了,meta分析越来越难发表。其实,这并不是主要的原因。之所有很多人不愿意做meta分析,主要是因为meta分析被很多单位拉黑了,即使发表了文章也没有办法来评职称和毕业。

也正因为meta分析被拉黑,原先做meta分析的人都跑去做纯生信数据挖掘了,导致形成现在的纯生信泡沫,越来越多的纯生信文章发不出去。曾经就有人预言:纯生信将成为下一个“meta分析”。这样的预言貌似变成了现实,很多机械化的抄作业的纯生信文章根本发不出去,有些甚至连超级低分的预警期刊都发不了,有些期刊明确规定不接收纯生信文章,这样的发展变化跟当年的meta分析一模一样

虽然现在纯生信跟meta分析变得一样难发,但是纯生信仍然是比较幸运的,起码没有被单位拉黑,测序数据更新比较快,新热点不断出现,导致了纯生信的可持续发展。此外,纯生信还可以补实验,瞬间变成基础研究,这个是meta分析没有办法做到的。

难发并不是代表所有纯生信文章都难发,难发的一般都是没有创新性的文章,纯粹属于机械性抄作业的纯生信文章,抢发热点的纯生信还是比较吃香的。这样的发展规律符合事物的自然发展规律:“物以稀为贵”,简单的东西人人都会,数量自然不会少,往往都是扎堆的出现,导致形成市场过剩的现象,很多烂大街的纯生信文章就是属于“市场过剩”现象,所以一直没有期刊愿意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