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函数入门,求和与自动求和不太一样?

在上一篇文章(Excel中常谈到的公式与函数,两者究竟是何关系? - 简书),我们简单了解Excel的公式与函数概念之后,接下来就带着大家认识一些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函数。

我们知道公式(例如:=B3+C3+D3+E3)通常只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而函数(例如:=SUM(B3:E3))则提供了更多的计算选择与灵活性,满足各样的工作需求。

简单对比上面的公式与函数:

1. 计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

2. 公式中用到的是运算符号;

3. 函数有其对应的名称,例如SUM,通过该名称告知Excel完成相应的工作,通过“()”来填入函数的参数,并且在函数中一般会用到“:”这个符号,表示从一个单元格到另一个单元格之间的区域。

在下面的实例中,我们通过求和函数SUM统计每个人四个季度的销售总额。

在Excel中,求和时有一个“自动求和”的工具,在“开始”选项卡的“编辑”区域。

鼠标点击F4单元格,然后点击自动求和的按钮。

按Enter键后F4单元格中即可得到四个季度销售额相加的总和。

注意:自动求和的原则是先计算函数所在单元格向上的单元格区域的和,若向上的单元格区域中没有至少两个数值,则计算单元格向左的区域,正如上面的例子所展示的。

如下图所示,我们已经计算出F4和F5单元格的总和。

当我们在F6使用自动求和时,便无法达到我们所需的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手动修改SUM函数中的参数。

其他人的销售总额的统计,我们无需一次次点击自动求和的工具,而可以通过下拉填充完成。

最后,我们来统计一下每个季度所有人相加的销售总额,以及最终的销售总额,根据自动求和的原则,我们先选中B18至F18单元格区域,然后直接点击自动求和按钮,即可快速统计出相加的结果。

以上我们了解了一些关于Excel函数的基础知识以及SUM(AUTOSUM 自动求和)的实际应用,在之后的分享中会带来更多关于Excel函数的运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