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年货供应目录

1982年春节定量商品供应目录

前两天校友群里有人晒出一张1982年春节定量商品供应目录,上面清清楚楚地写明了城郊两地各项定量凭券供应的商品品种及可购买数量。看到这张供应目录,不禁感慨万千,回想起那个什么都要凭票供应的年代来。

因为图片不是很清楚,我先把这张供应目录上写的商品大致的列出来一些:

1、卷烟:城区每户甲级两包,郊区一包……

2、曲酒(洋河、双沟):城区每户一斤,郊区半斤……

3、食糖:不分城郊每人一斤

4、脆饼:城区每户一斤

5、麻糕、麻货(麻元、麻饼)、糖货((花生、寸金、交切):每人各半斤

6、粉丝:城区每人四两,郊区每人三两

7、其他:油炸肉皮每户半斤,皮蛋每人六只,鲜蛋每人增加半斤加上一月份正常供应的半斤合计一斤。茨菇每人两斤,豆制品……

现在看来再普通不过的副食品,在当年可是非常紧俏要凭票才买得到呢。我记得1983年刚去桂林上高中时,户口转到了学校,1984年春节前学校给我们每人发了两张年货供应券,回家前我高高兴兴地跑到市里的副食品商店,看到各种糖果有些眼花,其中有一种叫寸金糖,筷子粗细,一寸长,外面裹的白芝麻,看上去挺可爱,但我没吃过,不知道好不好吃,不敢买,最后还是保守地买了一袋花生糖和一袋芝麻糖带回家。回家后跟妈妈说起买糖经过,妈妈说寸金糖好吃的呀,让我有些后悔没把它买回来。从买糖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来我是个保守、不敢轻易尝试新事物的人。85年春节起就再也没有领到过年货券,可能从那时起就取消票券放开供应了。

在校友群里也说起这件事,有个校友回忆说他买了猪肉回家,被骂了一顿,因为都是肥肉。哈哈,男生和女生果然不同,男生爱吃肉,女生要吃糖。

尽管物质非常匮乏,记忆中的春节,家里的食物仍然是挺丰盛的。记得有一年,我跟着妈妈去公社供销社采购年货,买回来好多萨其玛、脆果、米花糖、松花糖等,大概是我们家人口多,所以凭票供应按人头算的物资我们就会多些吧,总之开心极了。

除了这些凭券供应的年货,妈妈还会买回许多水果,甘蔗是必须买的,红皮青皮各一捆,每捆十根,从正月初一可以啃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马蹄、橙子几乎是成筐地买回来,沙田柚要买十个,然后去山上摘来松针叶,把橙子放在松针里保存,据说这样能保鲜持久,这个方法确实有些效果,但时间长了仍免不了有些坏掉的。

因为那时候没有超市,不提前买回来贮存,春节期间就没有卖的,即使有价格也非常高,一般人舍不得买,所以都提前买好大堆年货。我们家长期住在乡下,这些水果甘蔗什么的相对城里的价格要便宜许多,所以尽管工资不高,妈妈也会尽力地多买水果让我们的春节过得富足开心,因此在我们的记忆中春节仍是物质丰富、似乎不缺好吃的东西。

不像现在,市场上的食物琳琅满目,过年前也会采购一些年货,却再也感受不到小时候过年的年味儿了,连孩子也不会像我们小时候一样兴奋地盼望春节的到来,因为他们吃穿用都不愁每天的日子都像过年一样,所以过年就变得不像过年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过年没回家,除夕傍晚受邀去朋友家做客。这是一个特别的家庭,一位韩国爸爸和一位中国妈妈,俩人在加拿大留学时相识,现在...
    王一波的写作练习阅读 468评论 0 1
  • 晚上回来的时候 月亮很大很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独行 还是古人对月亮赋予了太多的哲思 我望着天上明月 有一点点遐...
    悦享生活1015阅读 24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