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出世和入世的看法

出世是一个和自己独处的时间,可以包括学习、静思等,它要求你切断和社会的一切联系,专注于当下,它是一个往深里逐步探索的过程,可以探索自己的内心,也可以探索知识;入世是一个和他人相处的时间,包括日常社交、旅行、各种社会活动等,你会在人间这个道场的瞬息万变中碰撞出许多火花,它是一个往广里延伸的过程。必须承认,入世比出世简单,但两者地位相同,同等重要。

“入世”永远渗透于我们生命的历程之中,甚至不会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出世”是一件十分难得的事,每个人可能会或多或少地幻想此事,而这些虚无缥缈之事往往会成为一个人追求的目标。出世不代表不俗,出世和脱俗一样,只是一种状态,出世和入世之间没有尊卑高下之分,并不是一个人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就会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相反,这种人有一种谦卑亲和之气。

出世不等同于逃避和软弱,而所有入世的人也未必是积极且乐观的人。在世与出世都需要勇气和智慧去解决一个又一个困难,并且,人是会在一件又一件的事情上,得到磨练、经验,悟得背后的理,无论世间事还是出世间事。

出世之人可以因为活得不清醒而选择静悟思考,入世之人也有深谙处世之道而如鱼得水。

出世不一定是闭关隐居,入世也不一定是虚伪圆滑。

完全的避居一处,无事来扰,自然清静,甚至可以于这“静”中生出诸多智慧,但具有智慧这个工具并不等于你就可以很好的运用它了。相反,长时间的与世隔绝,在心性的运用上会退步,一点很小的事就可以在心里掀起很大的风浪。

在静中,我们可以任由我们的心性无限延伸,我们可以获得自由和松弛感,但是没有任何束缚之时,我们心中之弦会松弛,思想会迟钝、身体会懒惰、头脑会倦怠,我们可能希望可以通过静思得到心中思虑已久的答案,但是会发现,这个答案无法靠空想获得,这个答案也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它需要实践、时间去获得和证明。相反,入世会激发我们的行动力,它可以让我们有事情去做,摆脱空虚,在完成事物的同时获得一种充实的成就感,这是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种方式。

入世意味着开始遵循并运用人情世故,这就是“私心”和“利益”在内心被启发的时候。这本没有错,这是每个人必须要遵循的生存准则。只有想要与天地合真的修道人,才需要去私脱俗。

我开始真的很讨厌人情世故,因为在人情世故面前我看到虚伪的一面,并且每个人都享受着伪装的狂欢,我不知道为什么有的人会去说一些没有价值并且早晚都会忘了的话,觉得人情世故会让自己变得虚伪、俗套,会让自己变得不清醒。但是后来我发现人情世故伴随于我的生活之中,日用而不知,我并没有变得虚伪,反而内心还变得坚定有力,更加清楚自己要什么。相反,我反而会因我的傲慢无礼、直言不讳而自感惭愧。那我又要想,为什么?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不断剖析自己的内心,明白是在入世中的体验中让我不再厌世。行为上,人情世故代表着遵守礼仪,礼仪可以使人变得高尚;言语中,适当的嘘寒问暖可以理解为一种关心,给予他人肯定与赞美可以看作一种对他人的尊重,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是一种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因此,人情世故代表着你内心并非冷漠无情,你的内心仍涌动着鲜血和道义,对你觉得值得信任和报答之人你会尽力回馈和倾力相助,即使耗费心神。伪装不代表虚伪,伪装的根本原因是出于自我保护,在保护自己的过程中看清他人,在深知人类处事规则之后做出选择——在不破坏自己和他人利益的情况下选择呈现真实的自己,打破虚伪,打破套路,击碎那些存在已久的自己又不喜欢的东西。知世故而不世故,这是“和光同尘”的一种体现。最重要的是,我的幸运!和我相处的人没有太多虚伪虚荣之人,在我和他人的相处中,我看到了人性复杂、智慧的一面,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可以汲取的能量,这让我看到自己的缺陷和差距,让我在人世间生活得并不乏味并且充满意义,也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最好的自己。

但出世同时又是休息的过程,休息在外不断经营、劳碌的身体和内心,每天都要留一段时间用来倾听自己的内心,每天都要卸下一切包袱留给真实的自己。人真的不能失去自我,过分劳碌,这就好比你的身体和灵魂分开只留下一具空皮囊一样悲哀和恐怖。

我现在活得无比中庸,在出世和入世之间不停游走,这大概是最好的选择。在经历一个暑假的彩色的日子之后,我无比明白一句话:“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与君共勉,希望文字可以给予我们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