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篇 上了北大以后呢?

      开篇之前表示一下感谢,感谢所有关注我简书的伙伴们!如果您在教育孩子方面有问题,可以翻看我以前的简书,里面有很多具体的操作性很强的东西,也许能帮到你。谢谢大家。

        昨天看了一篇推文,题目是《北大教授面试上海学霸》,在文章中北大教授有一个感叹:所有面试的这些学界骄子,就像从标准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家具”,一模一样,美轮美奂,但是缺少生机和灵气,缺少作为一个“人”自己的一些想法,缺少很生动的鲜活的独特的东西。

        这让我想起前面看过一篇推文:  通过调查,北大清华这样的顶级名校,包括世界名校哈佛这一类学校有30%的学生都患有一种“空心病”。在他们人生的前十几甚至二十几年,他们所有的目标都是考上这样的顶级学府。但是当他们踏进这样的学府以后,这个阶段性的目标一旦实现,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空虚、迷茫、无所事事,甚至手足无措,都不符合我们社会和大众对这一类优秀学子所应该有的一种期待。

      无论是经过调查得出的30%这么一个庞大的数字,还是《北大教授面试上海学霸》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表面精致而内心空洞的这种状态,都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反观我对大宝的教育过程,我应该是觉醒的比较早的家长,意识到了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切人类奋斗的动力源泉”。在学习之余,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感受到家庭的爱和亲人对他的需要。也许我的大宝,还不能达到有的家长对孩子的那种期望高度,但是我很满足,我很幸福有这样的一个孩子。我需要的是一个阳光、自信、善良、上进的孩子;一个内心有很强烈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动力的孩子;一个在该拼搏的阶段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孩子;一个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享受生活美好的孩子。

    我的家庭父亲繁忙,我也很忙,孩子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住校。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家庭,我从小就对孩子说,我们家三个人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的事情,只要我们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那么我们就是一个幸福的家庭,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应该为这个幸福的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许在他小小的心里边,他感觉到一种责任,建设幸福家庭的责任,一种被父母需要的责任。

      我有一个比喻:  大树理论(我不知道这是自创的还是已经有这样的东西),这个大树理论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家庭就是这棵树的根,而父母就是这棵大树的主干,孩子只是这一棵树的枝叶,而孩子取得的那些成绩,只是树枝上的叶子、果实而已。这样回过头来看一下,我们常常是本末倒置,只发现了树上的叶子长得不好,果子结的不多、不大、不够圆润,成色不好、口味不好,可是我们却忽略了它的根部营养供给是否充足?主干是否健康茁壮,是否能够给他输送结出好果子的足够营养?

        每天看到晨读群和热闹群里很多的家长朋友们,纠结于孩子上学迟到、作业习惯不好、成绩不好等等这些很具体的这些表象当中,我真的是百感交集。基本上每一个新进群的家长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如果一个一个的去解决的话,解决完一个又会出来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学习锦明老师的课程。从修炼自己开始,首先让我们的树干茁壮健康,让我们的树根充满营养,这个过程做好了,只是枝叶就是孩子这一部分,肯定就没有问题了。所以呀,我在这里默默地投射,所有焦虑的伙伴们说,放下焦虑和担心,立足当下。焦虑和担心都是明天的事儿,明天会发生什么谁知道呢?也许明天,一切都是你希望的样子呢。

      最后发表一个观点:  把孩子当植物养。给它足够的阳光、水分和好的土壤。至于什么时间发芽,什么时间开花,就让我们遵循生命本身的规律吧。

      顺便介绍一篇文章,《陪着蜗牛去散步,》如果有时间可以在网上找出来看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国贸15-2班 李玥 陆向谦创新创业课程总结 这学期听了陆向谦老师的创新创业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
    LYooooo阅读 255评论 0 0
  • 认识归纳法,是一个求同、存异的过程,是从我们普遍的认知中提取出来的相关信息作为假设,并不一定是正确的,但是在被证明...
    肉豆须张巍阅读 268评论 0 0
  • 于是我在洗澡的时候想起你 睁开眼就不见了 晨光明亮,好像什么东西丢失 柔和的灰色的毛发 还有想引导什么的眼神 像黄...
    杨昊田阅读 1,020评论 18 24
  • 文/山园小梅 图/来自网络 题记:需要自信的时候,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只虎,但是,你千万别忘记,你终究还是一只猫。...
    梅子的山园阅读 2,422评论 8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