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科疾病,是一种持续、通常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病里最严重的一种,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医学上,疾病分类体系定义它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障碍。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分为偏执型分裂症,青春型分裂症,紧张型分裂症,单纯型分裂症,末定型分裂症、其他型分裂症。

聚焦
精神分裂症有哪些症状?
1、首先就是分不清楚真实与想象,就是会出现所谓的幻觉,并且患者会感觉这些幻觉很真实,但其他人感觉不到。
2、经常出现错觉,比如看到一个树影,会认为是一个人影,进而产生诸多联想;看到一个人,明明没有叫自己,却总感觉他在叫自己。
3、思维很混乱:患者的想法和谈话内容很难让人捕捉到,经常会从一个想法跳到另一个想法,因此,言语上就出现了混乱,旁人难以理解。
4、行为出现异常:部分患者的行为也变得让人难以理解,经常无缘无故激动、或者大喊大叫,有时还会做出一些常人不会去做的举动。
5、在患上分裂症之前,往往有一个前驱期,被称为阴性症状,阴性症状主要有焦虑、抑郁、社交孤僻、攻击暴力、自残、自杀行为等。
6、不同类型的精神分裂症的病症也大不相同:偏执型主要的症状是妄想、被害妄想症等;单纯型的主要症状是思维贫乏、情感淡漠、社会性退缩等。

精神分裂症的成因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并不十分明确,根据现有的成果,表明精神分裂症与遗传、大脑结构、妊娠问题以及后天环境等因素有关。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大脑结构存在着细微的病理变化,神经递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妊娠和分娩上出现问题也会导致精神分裂症,如低出生体重、早产、出生时缺氧、窒息、母亲孕期感染、父亲年龄过大等;后天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在生活中遭遇了重大变故,比如丧亲、离婚、失业等。
精神分裂症的危害及预防
危害
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时,有时不仅会伤害自己还会伤害他人,且患者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这对家里的亲人来说也是一种负担,对于已经成家的人,更是不能承担相应的家庭责任。如果患者还是学生,则会因为学习能力下降而退学、休学。
预防
如何预防精神分裂症:首先应该戒烟,戒烟有益于身体健康,也会改善心理健康;戒酒,酒精会导致抑郁和精神问题,且最新的研究表明,“少喝酒有益健康”这句话是错误的,喝的少也会影响健康;防止中暑,中暑会对大脑产生一系列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