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敲黑板39:如何成为上级部门眼中的“明星”?

这是 清水一点通 日更的第 194篇,希望能帮助到你。

今天我们换一种交流的方式,按照国际商学院的流行做法,直接案例教学:

今天就讲1个案例:

上级X部门的张主任打电话来:“小明,你们关于Y工作的年终总结还没交呢,明天是截止日,抓点紧啦。”

“是,我抓紧时间弄!”

如果真的就是这么个对话,充分说明你和“明星”还差得很远。

这个案例很常见,显然是和上级部门沟通的工作,而现实是,往往到了年底,很多上级部门都会找你要总结。

如果你们公司不是老机关,那么肯定是一个人会对着很多部门,到时候你可真是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处理呢?看看老鸟的N种做法:

1、积极学习型

“张主任,我这几天一直在写咱们的报告,可是过去这个口的总结不是我写,没啥经验,您看看这样成不成,您给我发一个兄弟单位的,我参考参考。”

上级单位总是有一些已经交了或是过去的总结材料,他为了让你快速完成好向他的领导较差,往往会发给你一些参考材料,这样你照葫芦画瓢,一般来说可能能过关,适合于一些事务性不太重要的总结。

2、博得同情型

“张主任,我这几天也是被各种总结弄得晕头转向的,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啊,您看要不这样,我写的一版还不太成熟,先给您看看,先算我交了吧!”

这种方法适合应付那种只在乎交与不交这个指标评价的工作,而且从上级角度看,只要都交了就可以交差了,何乐而不为?虽然东西差了些,但是起码算是完成了。

3、同仇敌忾型

“张主任,您那也在写咱们这项工作的大总结吧,我这给您先提供点数据,您先汇总,其他的我回来再补。”

怎么样?这种类型又上升了一个等级,他清楚地了解到为什么上级会急着找你要总结,往往是要你的重点数据,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如果你不讲效率的长篇大论,肯定跑歪了,有时候你要了解对方的需求。

不知道你在看上面的应对方法时有什么感触,我的想法是,上面的哪个方法都不是只靠写总结这一项技能就能搞定的:

积极学习型,你得有会找资源的能力;博得同情型,你得有表达与沟通的能力;同仇敌忾型,你得有心理学和专业知识的功底。

换句话说,我们终于再次印证了那个被多次提及的

多维度优势

当我们手里有2-3个思维模型,有4-5种从不同侧面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我们的优势会非常明显。

这也是为什么说一些职场老鸟越干越轻松,感觉他们没费多大力气,樯橹就灰飞烟灭了。

关键是,他们学会了套路,而套路本身又是多维度的。

所以,没事翻翻非自己专业的书籍,多参加一些非本专业的项目建设,你一定会有收获!


讲干货,上首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