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鸡汤的朋友千万别交

老板!

你这鸡汤...有毒!

......

呵呵

没办法啊

没毒的鸡汤现在谁喝啊

可能是做了公众号的缘故,让很多人觉得我是一个内心细腻的人。

嗯,不得不说,你们很有眼光。

哈哈哈哈

越来越多熟,或不熟的朋友找我谈心,可是我却越来越讨厌一种人。

小阮是个敏感的女生,消极悲观,经常因为生活里的磕磕绊绊而心力憔悴。

两天前,她因为一件事导致情绪跌至谷底,在跟我说完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她说:

我真是难过的想死......

我:不要这么想,没有什么事是过不去的,你想啊..............对不对?而且啊.............你说是吧?所以啊.................

她:你说的很有道理,可我不想听这些心灵鸡汤,一点用都没有。

我:.........

所以.......

我是不是该告诉你什么死法比较好?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曾经盛行一时,不会几句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文艺青年的心灵鸡汤,如今已沦为无甚用处的陈词滥调。

而大众对之的印象,也由“充满知识、智慧和感情的话语”转变成过于空泛、令人麻木的老调重弹。

这碗鸡汤从未坏过,可我们就是再也无法接受了。

因为腻了。

毕竟再好的东西,也讲究一个过犹不及。

然后心灵鸡汤就成了一个贬义词,凡是“看来很美好,但是然并卵”的话语,都会被硬生生打上一个鸡汤的标签。

可变的从来不是鸡汤,而是我们。

鸡汤风靡的那会儿,人人都被这三言两语里饱含的励志、温情,击中心头的柔软,继而觉得这个世界还是很美好的。可三番五次之后,好像自己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变化?该缺的钱还是缺,该有的梦也还是梦,也就是所谓的然并卵。

于是人们愤怒了:

这不是欺骗我们感情嘛,说的这么好听,其实一点用也没有,以后再也不信了。

嗯哼,人之常情,可以理解。

但无法接受。

这也是我为什么讨厌这类人的原因。

举个极简单的例子:

努力方能实现梦想。

所有人都知道这句话没错(当然中彩票的人除外)。可听了这话的人,有了动力却没有努力,以至于并无能力来体现实力,最后反过来怪这句话纯属放屁。这不是拉不出屎怪茅坑臭么。

然后你气呼呼的扔下一句:

哼!我再也不来这个茅坑拉屎了!

茅坑多无辜,你说是不是。

现在连逛个淘宝,都要承担卖家秀跟买家秀的区别风险,凭什么每一句鸡汤的出现都必须在你身上实现?

你只是在鸡汤里找到了暂时规避责任的安慰罢了。

所谓鸡汤,无非是把我们从小听得耳朵起茧的大道理浓缩精简,以更贴合时代感的方式表达呈现,可其中蕴含的本质并没有变,无外乎诚实守信、乐观积极之类老师嘴里的千篇一律。

这些东西我们腻归腻,可谁敢说是错的,恐怕孔老夫子从坟墓里爬出来第一个掐死的就是你。

即使当下的心灵鸡汤被套用在各种名人身上张冠李戴,比如什么禅师佛祖,于丹白岩松。抛开这些归属版权问题不谈,我也不觉得那些看似换汤不换药的文字毫无价值,只是换了个包装而已。

反正Iphone换了那么多遍我们也还是买不是吗。

所以我不爱与拒绝鸡汤的人做朋友,一个只想要解决问题的办法,却从不思考问题从何而来并付诸于行动的人,恕我无能为力。

他们需要的是一只哆啦A梦,而不是我这里的、他们所谓的心灵鸡汤。

况且,我从不觉得我在写的、在说的、在表达的东西是心灵鸡汤,我只是把我觉得好的想法观念拿出来与人分享,希望对愿意看的人造成好的影响。能帮得上忙自然最好,解决不了我也不至于难过沮丧,毕竟《狂人》之于鲁迅也改变不了所有人的思想。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碗毒鸡汤:

点儿背你就怨社会,失败你就怪鸡汤。

这样

你就更没救了



作者:太平,平头辫子爷,少年驰骋任信步,不须青山埋侠骨,嫁娶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

更多文章:你只有长得挺安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