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本终于写完了,依然不满意

教学目标:

1.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2.通过不同译本的比较阅读,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教学重点:

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

通过不同译本的比较阅读,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发现重章叠唱之妙

1.谈话导入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星球,四季变幻,其美无穷。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四季之美》这篇课文,品味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笔下美妙的景物与情趣。

2.复习字词,发现特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这些词语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一起来读一读吧!

PPT1出示:

黎明  红晕  微微    红紫红紫

漆黑漆黑  翩翩飞舞  蒙蒙细雨  朦胧

点点归鸦  急急匆匆  夜幕降临  心旷神怡

凛冽  熊熊  闲逸 

你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了吗?

预设:

四行词语分别写了四个季节;文中用到了很多叠词和四字词语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更加具有节奏感和音韵美。

3.这样美的文字分别写了四季中哪些美妙的画面呢?

PPT出示图片及句子:

春天最美是黎明。——天空

夏天最美是夜晚。——萤火虫

秋天最美是黄昏。——归鸟

冬天最美是早晨。——火盆

同学们,课文以时间为顺序,依次描述了春夏秋冬的美丽景色。我们发现,作者的观察非常独特,在她的眼中,春天黎明的天空,夏夜飞舞的流萤,秋天黄昏的飞鸟,冬日清晨的炭火是最为迷人的。课文结构上很有特点。每一段描写一个季节,都是先点明中心,再具体描绘,虽是日本作家的作品,却大有《诗经》中重章叠唱之美,可见中华文化影响之深远。                                                                                                                                                                                                                                                                                                                                                                                                                              【设计意图:通过巧妙设计复习的词语,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语言之美及结构特点,回顾课文内容,为感受作者独特的表达风格做铺垫。】

二、走进文本,品味动静结合之妙

1.师生共读,赏春日黎明之美。

同学们,大自然博大神奇,每个人眼中的四季之美都不尽相同。清少纳言选取的“黎明”“早晨”“夜晚”“黄昏”四个时间段,都给人以静谧之感。然而,这画面并不是完全静止的,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PPT出示: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师范读。

同学们,读了这段文字,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黎明时分,东方的天空如同一幅色彩绚丽的画卷,“鱼肚色”“红晕”“红紫红紫”等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春日黎明的色彩丰富之美。这幅画卷不是静止的,“泛着”“染上”“飘着”三个动词,温和地描绘出了日出时分填空的变化,让静止的画面变成了动态图,整个画面活了起来。一千多年前,没有现代科技和动画技术,清少纳言仅以简洁质朴的文字,描绘出了这样美妙动感的画面。同学们,请你带着想象朗读这段文字,读出这寂静中流动的春日之美吧!

2.小组合作,品四时动静之趣。

静谧中流动的景致只有善于发现的心灵才能捕捉得到,清少纳言用动静结合的写法赋予文章以别样的韵味,这样的画面在文中比比皆是,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2——4自然段,找到自己喜欢的季节和画面,圈出你令你感受深刻的词句,批注你爱上这个季节的理由,并与小组同伴交流。

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注,交流感受。

三、交流品鉴,悟闲逸恬静之情。

全班交流阅读感受,教师点拨指导。

预设:

1.夏日夜晚:

师范读。

作者眼中,明亮月夜的美丽人人都能发现,而漆黑的暗夜,蒙蒙细雨中,那星星点点的微萤之光,别有一番情致。相信同学们已经发现了,“漆黑漆黑”“蒙蒙细雨”的背景下,或无数萤火,或几点“朦胧的微光”,都给静静夏夜带来了流动的景致,使人着迷。

这一段用“翩翩起舞”一词来形容萤火虫大家觉得好不好?“翩翩起舞”一词用于形容舞姿优美,李白诗云: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我们一般形容蝴蝶,鸟儿可以用这个词,而暗夜之中的萤火虫我们似乎很难看到它们的舞姿。因而,老师觉得这一词语有些用力过猛。

本课选自清少纳言的《枕草子》,课文选用的是北大学者卞立强的译文,其实这部作品还有两个很著名的译本,分别来自周作人先生和台湾作家林文月女士,他们是这样翻译的。

PPT出示:夏天是夜里【最好】。有月亮的时候,这是不必说了,就是暗夜,有萤火到处飞着【,也是很有趣味的。】那时候,连下雨也很有意思。

这是周作人先生翻译的,其中方括号括起来的是原文中没有译者补充的文字。

夏则夜。有月的时候自不待言,五月的黯夜,也有群萤交飞。若是下场雨什么的,那就更有情味了。

这是林文月女士翻译的。从这两个翻译我们可以见得清少纳言的原文语言是非常简洁的。卞立强先生的翻译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运用叠词、四字词语,适合我们小学生积累语言,但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也要学会品味鉴别,不必照单全收。   

2.秋日黄昏

秋日黄昏,归鸦点点,雁阵远逝;夜幕降临,风声不紧不慢,虫鸣不疾不徐,这种意境,使人不由得想到王勃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沉醉。作者同样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写出了秋日黄昏给人带来的心旷神怡之感。但“急急匆匆”一词似乎破坏了这种安静闲逸之感。同学们,你们可以换一个更符合作者心境的词语吗?

3.冬日早晨

凛冽的清晨,熊熊的炭火,暖和的火盆,闲逸的心情。这一切充满对比,又和谐统一,让人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清少纳言是一千多年前日本平安时代宫中女官,以才情为皇后所喜爱。凭着自己敏锐而纤细的感觉,她用文字留存了眼前掠过的美好的形象,营造了一个清纯诗意,恬静美好的世界,更神奇的是,作者营造的这份恬静,却是通过一个个动态的景致表现出来的。

四、学以致用,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

四季之景皆丰富,入于心者最动人。同学们,我们的身边一定也有一些别样的景致,美丽了你的眼睛,触动了你的心灵,你能否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眼中独特的景致呢。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找来周作人和林文月先生翻译的《四季之美》全文,赏读品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