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冥想。
完成每日十页书。
完成每日锻炼。
听正在健身的同事说,每日100个俯卧撑有奇效,准备尝试体验。
想起《猿猴的把戏》中的话,婴儿的依恋系统特征——维持亲密,抗拒分离,安全基地和避风港湾——同样可以在成人的浪漫关系中被观察到。而且,跟母亲存在安全依恋的孩子,在成年以后的依恋关系中也会感觉到舒适和放松,而那些对他们的母亲或父亲感到不安全、焦虑、矛盾和愤怒的孩子,则会在他们成年以后的依恋关系中以相同的方式对待他们的恋人。
可是,我也听过,尊重你自己每一个选择,要明白,没有人会对你自己的人生负责,都是你的,无他。
想起里尔克的话,“我们所谓的命运是从我们内部走出来,并不是从外边向我们走进。只因为有许多人,当命运在身内生存时,他们不曾把它吸收,所以他们也认不清有什么从他们身内出现。”
武志红老师不就是在他的专栏中反复强调,成为真实的自己嘛?
挺想写诗的,然而不自主的对自我进行否定,想起多年前看过的电影《卡特教练》中的话,我们最怕的不是别人看不起我们,我们最怕的是我们前途无量,我们真正怕的是我们光明的一面,不是我们阴暗的一面,随波逐流者一世徒劳,没有努力就不会有成就 。你身边的人也会因此为你自豪,我们都是前途无量,不光是我们,所有人都一样,让我们发挥潜能,我们身边的人自然而然的也会效仿 ,让我们自己从恐惧中解脱出来,我们的行为也能让他人解脱 。
是呀,恐惧。
我们不正是习得性无助实验中那只狗嘛。
百度百科: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西里格曼做的那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卧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