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等灾难来临时,才明白生命可贵

昨晚,四川长宁地震了。惊心之余,衷心祈愿长宁人安好!

朋友圈里,好几个朋友有震感,有人淡定地说:反正大震跑不了,小震不必跑,发个圈儿继续睡;也有人紧张地表示: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担心害怕,没法睡了。

11年前那次大灾难,我们感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其实,在任何天灾面前,人都如蝼蚁。

对自然的敬畏不应因科技的进步发达而消解。恰恰相反,人类应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无知,时不时流露出的狂妄,以及有意无意做出的破坏。

人生如寄,是汉代诗人们都已经清醒认识到的客观情况了。苏子则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雪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作为这世间的过客,能“偶然留指爪”已是无比幸运、相当幸福的事情了,于是,“立言、立功、立德”成了自古以来读书人孜孜以求的三重境界,可以说,直到现在,这三点都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人生目标。

已故著名华人物理学家张首晟,曾对生命的意义做出过深入的思考,其夫人在今年清明时节,对其深切悼念的文中谈到过他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生命的意义就只有两种。能超越朽亡肉体的,一是我们传承给儿女的基因,繁衍生息,英语俗称为Procreate;二是我们创造的思想,载入史册,贡献于人类文明,英语称Create。Procreate and Create,在(我敬仰的科学家的)墓碑前,(我)理解了生命的两层意义,之后人生不再迷茫,愿把青春的热情贡献于伟大的科学,愿我的一生也能用一个公式来总结。”

这对我们普通人理解生命意义有很强的指导价值。对大多数人来说,不过是做到他所说的第一条,即生儿育女,把生命或基因传递下去。其中第二条,在我看来,融合了我国古人“立言”和“立德”两方面的内容,是如张首晟这样超拔卓越的人才可以做到的,一般人学不来。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仅有一次的生命同样珍贵,要想不负此生,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有次和离退办的同事聊天,他说起自己工作这么多年,去过几十次殡仪馆了。有次就采访式地问殡仪馆火化的工作人员“对人生有什么看法”,那工作人员说,在他手里火化过几万人了,觉得人这一辈子也真是没什么意思,不管再大的官、再有钱的人,最后都是一堆灰。可是呢,反过来说,只要你按自己的想法活,活着的每一天都觉得开心和幸福,那这辈子就没白过。

活着,就好好活。不舍弃一寸光阴,或许就是对珍贵生命最好的尊重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