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注定属于战场!

18155786_980x1200_0.jpg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观感。

你,注定属于战场! 蘑菇对比利说的。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根据本·芳汀的同名小说改编,故事讲述了一位年轻士兵比利·林恩在伊拉克战场上奋勇救下了自己的班长(最后因重伤而牺牲),这段画面被摄像机偶然拍下并传到网络上,比利·林恩成了大红大紫的授勋英雄,他所在的小队也被召回美国进行宣传,并受邀参加一场橄榄球公开赛的中场表演。

当初选择去看这部影片是冲着李安的招牌,在故事的叙述上我觉得并不出彩,采用剪影的方式,在一场中场表演中穿插着各种回忆。稍显凌乱。

当时倒是没有注意到大家最关注的120帧技术。不知道是否用了此技术,还是普通的3D技术。画面清晰度可以。

当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还沉浸在刚刚的几个画面中。

画面一:比利·林恩和敌人肉搏。


现在的高科技让人们对战争的体验更加真实。很多国内的抗战雷剧都把战争的残酷弱化了。而实际上,战争是如此是真实,当比利·林恩把蘑菇从火线上救下来,一回头就看到了敌人带着武器冲下来,在那么狭小的地方去厮杀,拼命,使劲浑身解数去压制敌人,那可能还会去想其他,只有一个念头——活下来。

所以当别人看到偶然拍到的视频的时候,问他当时的感受。他的回答就是顾不上感受。当巨大的威胁来的时候,或许连害怕都顾不上。只能放手一搏。当把刀子刺进敌人的脖子,看到敌人停止了挣扎,血流出来的时候,他在那喘着粗气。

这才是真实的样子。

战争真实到让人来不及思考。

画面二:B班里一个队友看到烟花时的条件反射。


这就是经历给人们的印记。

他们在伊拉克战争中每天面临的枪林弹雨,那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的样子。在他们的意识中会不自主地把自己置身于那样的场景中,虽然他们并不在战场,而是远离战场的美国,他们的家乡。

你让一个没有过战争的人去理解他们,那是不可能的。

即使B班队员给他们作报告,回答他们的提问。但是他们的关注点依然是以自己为中心的,他们无法理解这群战士经历了什么。

所以,所谓的“感同身受”明明就是不可能。刀子落在谁身上,谁才知道到底有多疼。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安慰“我理解你”,你认真,就输了。

所以很多时候,自己遇到问题要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因为每个人的经历是不同,他们无法给你最正确的答案。这答案只能是自己寻找。也不必去寻找别人的理解,因为这是徒劳。能够认清自己已经很不容易了。

我们所有的经历都会写在我们对事情的处理上,所以当自己无法理解别人时,也无需大惊小怪,因为别人的世界自然不是你可以理解的。

画面三:比利·林恩最后抱抱姐姐然后走上B班的那辆车。

姐姐一直想让他找个理由留下来,并且为他找了心里医生。准备要给他找个患了战场综合症的理由。在他跟心理医生的电话和消息中看出他也曾动心,想留下来。最终去没有选择留下。****
一个原因是他和他们班长去跟投资人谈的时候,投资人的傲慢,给出的不合理的报酬,都让他选择了跟B班在一起。
另一个原因,他跟那个一见钟情的拉拉队员告别的时候,曾经试图告诉她愿意跟她一起离开,但是她说,“你是授勋的英雄,怎么可以离开?”他最后也只得说他是开玩笑的。
还有就是,在整个过程中,与周围人的交流和交往中,都让他觉得不自在。原来以为战场是最危险的,没想到还有比战场更危险的。他想起了蘑菇在那个大树下对他说的,“他注定是属于战场。”
最后,他跟着队员返回属于他们的战场。

他们是英雄,也很无奈。属于战场的人,留不下的故乡。


1430972-ec4148a4ec02ec4b.png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