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观看了三节课,深受启发。三节课各有千秋,有共性也有差异,有亮点也有不足。下面我结合着我的体会,谈谈我粗浅的认识。
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拿来主义》课的教学目标是:理清文章中几种主义的特点和实质;学习文章中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及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深入理解“拿来主义”在当下的意义,树立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可以说设计合理,符合文本和课标要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两节进行人物分析和环境赏析,选得准,选得好。目标准确,就不会离题万里。用心阅读文本,对照课程标准,反复思考确定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学的关键之关键。
教学过程科学、合理。确定了教学内容后,接下来就是如何教的问题。教学分几个环节,详略如何取舍,时间如何搭配,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等等。三节课,教学过程完整,一环扣一环,可以看出,都是经过精心思考、设计、打磨过了的。例如《拿来主义》一课,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怎样实行拿来主义,层次清晰,教学紧凑而有时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授课,导入自然,赏形象,品“风雪”,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自然流畅,值得称道。
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教好,学生要学好。教和学,水乳交融,不可分割。教师不能仅靠嘴巴来教学,学生不能仅靠耳朵来倾听。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不拘泥于一种方法。三节课,教学手段还是很丰富的,有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各种诵读,有训练,有拓展,有品鉴。教师教的充分,学生学的到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关系融洽。整体看来,三节课教学方式都注重了选择,大多选择合理有效,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到位。教师教,只是教学的一个方面。在课堂上,如何关注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显得格外重要。有的老师教学水平很高,然而,有时教学成绩却比较差。据我了解,这种情况,往往是教师课堂上只是一味灌输,而忽视学生学习的状态导致的。老师讲的再精彩,也永远取代不了学生的学,自学、体验、探究、领悟,是学生成长的必然。
当然,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教学永远在路上。这三节课不同程度存在读的不充分、课堂生成不足等问题,但是瑕不掩瑜,三节课都是比较好的课,值得学习和揣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