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第一章正面的方法)

正面管教

前言

错误的做法:

1.替孩子做他们该自己做的事情

2.对孩子过度保护

3.给孩子买太多东西

4.包揽孩子遇到的困难

5.不花足够的时间陪孩子

6.替孩子做作业

7.对孩子唠叨、发号施令

8.对孩子高声叫嚷

9.赶快解救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一章正面的方法
孩子的责任感只有在和善而坚定、有尊严、受尊重的氛围中,有机会去学习具备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社会和人生技能时,才能培养出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问题

1.孩子的行为不再像过去的好时光那样的两个主要原因是什么?

鲁道夫 德雷克斯认为,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的社会变化是造成孩子们的变化的直接原因。第一是今天的成年人已经不再给孩子树立服从和顺从的榜样了。第二是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

2.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是什么?为什么缺乏这些会导致孩子的不良行为?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

2.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被大家需要。

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内省能力强:有能力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5.人际沟通能力强: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6.整体把握能力强: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7.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孩子的大多数不良行为正是源于上述七项的缺乏。

3.有哪三种管教孩子的方式?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严厉型,过度控制,有规矩没自由,没选择。

娇纵型,没有限制,有自由没规矩,无限制的选择。

正面管教,有权威的,和善而坚定,有规矩有自由,有限制的选择。

4.讨论正面管教和其他管教方式的两种最主要的区别,以及为什么这些区别对长期效果非常重要。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上进心,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必须明白,在相互尊重尊重和共同承担责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合作,远比专横的控制更有效。

5.“当心是什么在起作用”是什么意思?

要注意惩罚的负面的长期效果:愤恨,报复,反叛,退缩(偷偷摸摸,自卑)

6.惩罚造成的四个R是什么?请讲述你曾经体验过的四种感受,并分析原因。

愤恨,报复,反叛,退缩(偷偷摸摸,自卑)

7.严厉管教方式带给孩子的长期效果是什么?为什么?

过度控制会导致孩子要么变得极其叛逆,要么变得因恐惧而顺从。过度控制是大人始终在为孩子的行为负责,所以孩子是不负责任的。

8.正面管教带给孩子的长期效果是什么?为什么?

孩子们更愿意遵从他们自己参与定制的规则,当孩子们学者作为一名对家庭、班级、社会有贡献的成员时,他们就会成为有健康自我概念的高效决策者。因为他们的动力来源于内在的自我控制

9.为什么有时候事情在变得更好之前会先变得更糟糕?

孩子们已经习惯成年人惯有的回应,当我们改变方式,孩子们有可能会以更糟糕的行为来试图得到他们所习惯的回应。

因为正面管教归纳如下:

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

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短期有效,但有长期负面效果)

4.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愿意合作)

10.你希望孩子通过和你的互动,培养出哪些内在的优良品格?

正面的自我概念      好学

责任感                      礼貌

自律                          诚实

合作                          自我控制

开放的思维               耐心

善于客观地思考       幽默感

尊重自己和他人       关心他人

同情心                       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纳自己和他人        智慧

热爱生活                    正直

11.有效管教的四个标准是什么?它们为什么能带来有效的长期效果?惩罚符合这些标准吗?

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

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短期有效,但有长期负面效果)

4.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愿意合作)

12.和善而坚定并行的常用语是什么?

等一下就轮到你了。

我很在乎你,会等到我们能相互尊重时再继续谈。

我知道你能换一种尊重人的说法。

我知道你能想出一个好办法。

要做,不要说。

我们待会再说这件事,现在应该上车了。

我们现在要离开了,待会再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