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之致沅弟(2)【1418】2025-4-10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之致沅弟(2)【1418】2025-4-10

评点:《湘军志》与《湘军记》

老九不听乃兄颇有点苦苦哀求的劝谏,一意孤行,上疏弹劾官文,列举官文六大罪状:贪庸骄蹇(贪婪昏庸傲慢不从)、欺罔徇私(欺骗蒙蔽顾私枉法)、宠任家丁、贻误军政、笼络军机处、肃党遗孽nie(恶,恶人恶言恶行)。劾疏末尾处,还附带刺了一下军机处,说军机处故意与鄂抚为难,凡有寄谕,从不径寄,督署转寄。

老九所列官文的这些罪状,有的有根据,有的只是捕风捉影,至于肃党遗孽,更是缺乏足够的证据,倘若是御史言官,闻风上奏,也勉强说得过去。但身为一省巡抚,却不宜这样轻率,尤其是指责军机处更为不策略(斗争的方式方法)。这道奏章,最终会落到军机处大臣手中。他们看后心里作何想?

老九这份参劾,的确有点孟浪!

继前信的种种规劝后,曾氏在这封信里又提出参掉官后谁来继任的问题。这确实也是一个大问题。据《清史稿》官文本传里记载,胡林翼与官文共事之初,也担心官文驭下不严、用财不节而影响大事,因而萌发劾官文的念头。胡的心腹阎敬铭劝胡,除说了一通满汉畛域zhenyu(界限)的大道理之外,也提出了一个谁来接替的问题。阎说:督抚相劾,未必能胜,即便胜了,你能料定后来者就一定比前任好吗?假使来了个品德好又勤于政事,但缺乏远谋又专横自是的人,他又怎么肯事事让你作主?官文无主见且为满人,你正可借他的名义来办自己的事。他无非是喜好钱财贪图享受罢了,你每年拿出十万两银子给他挥霍好了。至于他手下的人不好,可容则容之,不可容则罢去,谅他也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跟你闹意见。

胡林翼听从阎敬铭的话,彼此相安。但老九不是胡这种性格的人,他听不进别人的劝告,即便是他所敬重的大哥的话,他也不听,弹章照发。

此信的末端提到一个名叫王定安的人。此人后来也做了一些颇有影响的事,借此多说几句。

王定安是湖北东湖(今宜昌),举人出身。望学问、文章均好,尤擅诗。投到老九幕府后,为其主管文案,深得老九信任。光绪三年,老九出任山西巡抚,又将王召来山西办赈灾捐款事,后正式任命王为冀宁道。王在办赈期间贪污了大量的灾款,被人告发,革职查办。老九有“滥保”之责,那时他已任两个总督,奉旨“革职留任”。

王定安如此恶劣,老九依旧信任他。

光绪七年,王闿运撰写的《湘军志》竣工付梓(雕稿印行)。王闿运对这部书很自负,认为可以跟《史记》《汉书》媲美;士林也对此书评价甚高,认为史料充足,议论允当,文笔雄深雅健。但湘军将领普遍对这部书不满,尤其是老九和吉字营的将领更是对之深恶痛绝。原来,王闿运在书中对吉字营在打金陵后的种种不法行为予以揭露和讥讽。一介书生王闿运当然不是老九等人的对手,《湘军志》的版被捣毁,永不许再印刷。然后,他们决定重新写一部以颂扬吉字营为主旨的新书--《湘军记》,其作者便是老九所指定的王定安。

王定安深谢老九的器重,极尽阿谀粉饰之能事,为《湘军记》精心谋篇布局,咬文爵字。《湘军记》完工后,大获老九赞赏,又亲笔为之写了一篇序言,对王定安大加吹捧:“少负异才,不谐于俗,由州县历监司,所至树立卓卓。”“齮龁yihe(侧齿咬噬)于时,偃蹇湖山,行见以著输老,人多惜之,然鼎丞不穷。夫名位煊赫一时,而文章则千载事也。韩愈氏所谓不以所得易所失者,其斯之谓乎!”

王定安贪污赈灾款被革职查办,本是罪有应得,老九却把它说成“不谐于俗”“人多惜之”,连起码的是非观念都不顾了。这位九帅的我行我素也到了惊人的地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