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故事(0808)父母对苦难的态度影响着孩子面对苦难的态度

高卫星老师是我绘本心阅读导师课程的导师,她认为:孩子不能接受苦难,不是苦难本身,而是父母对待苦难的态度。

有次我们聊天,聊到我们各自的童年以及父母对待生活中困难的态度时,记录了一段文字。

今天的亲子陪伴里,有多少态度、思维、习惯是需要改变的,就有多少功课需要学习。爱孩子,正是自己的修行。

将高老师的记录作分享: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和导师高卫星老师)

苦,原本是舌头的一种感觉,上升为知觉的同时得到相配对的“苦”这个词,于是关于“苦”的概念便开始形成。难,灾祸、困苦。把苦难组成一个词,当成名词解释就是苦痛和灾难;当成表达感受的词去理解,也可以理解为:把某些感觉、事情当成是苦的,看成是难的。也就是说,发生的事情,从感觉上是苦的,从普遍意义上的客观评价是灾难,但是,不同的人对苦难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不同定义,会带来不同的情绪体验。

记得一位优秀的校长曾经跟我讲过她妈妈的故事,我非常受启发。她说小时候家里很贫困,贫困到每次吃饭都要到邻居家去借碗。然而每次让她和妹妹去借碗的时候,妈妈都笑呵呵地说:跟大娘好好说话,告诉她我们会好好用,用完洗干净会还给她。姐妹两个轮流去借碗,借碗、还回去,好好说话,每次表达感谢。

妹妹的出生,面临罚款,妈妈爸爸一早就出门去借钱。他们走的时候把孩子交给姥爷,出门的时候对着只有五六岁的大女儿说:我们很快就会回来,姥爷会在家里照顾你和妹妹的。然后爸爸妈妈从容地去借钱了,脸上没有一丝的为难。晚上爸爸妈妈回来了,不知道他们借钱经历了什么,是否顺利,但是他们回到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他们借钱中得到表舅送的苹果,放到已经要睡觉的女儿的鼻子下面,对女儿说:闻闻这个苹果有多香,表舅给了我们几个苹果呢!

面对一贫如洗的生活,面对生活里许多不公平的对待,这位妈妈都能乐观地面对,好像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从这位校长的叙述中,我明白了她身上的那些质朴的、善良的、乐观的、乐于助人的品质都是来自于她那个没上过学的妈妈。

我们到底能给孩子留下什么?留下多处房产?还是留下不菲的存款?抑或是送他们进名校、出国留学,让他们从小学些特长和技能?如果这些我们都无法做到,那么,请做一个能够如实地面对苦难,能够接受苦难,并且乐观面对的人。我们今天对待苦难的态度将会影响孩子一生,将会成为他做最好的自己的动力。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不仅仅是孩子,还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跟自己的关系不够和谐,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存在着某些偏颇,即使我们能够把孩子送进最好的学校,也不会养育出真正幸福和快乐的孩子。

我常常会听到家长们对孩子学习表达出来的焦虑和担忧:一个假期的补课需要上万元的学费,我不挣钱怎么行?现在的社会竞争那么激烈,孩子没有特长怎么能行?为了能让孩子进好幼儿园、好学校,我们怎么也得买个学区房。。。。。仿佛家长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孩子未来的竞争先拔得头筹,于是,我们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参与到了儿童的成长中,并为儿童的成长注入了焦虑的、担忧的成分。我们的孩子从我们的言传里接过焦虑的同时,也接过了我们面对困难的态度,学会了我们生存的样子。焦虑的父母,是无法培养出幸福和快乐的孩子的。

所以,想要让孩子好,首先要解决的是父母的学习和成长。离开父母的学习和成长,只从孩子入手,就是本末倒置,就是孤立了教育。

父母能够看到自己的限制,能够和谐与自己的关系,和谐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和谐伴侣关系,才会真正培养出幸福健康快乐的孩子。

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

  ---福慧至高卫星20180808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冥火燎原阅读 160评论 0 3
  • 读书是一种修行,一种成长,一种自我完美,其最根本的意义在于开眼。小时候读书是开盲眼,学会识数识字,再后来读书是开眼...
    清墨淡痕阅读 190评论 0 1
  • 日精进,维修车辆时一定要有一颗平稳的心,平稳心态,才能找到故障的关键,及时的维修好车辆,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杜永鹏阅读 140评论 0 0
  • 今天是你的生日,这些年也没给你准备过像样的礼物,我想把这篇文章作为生日礼物,既有新意也是心意,最重要的是它会一直在...
    学乃身之宝阅读 1,646评论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