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生命历程—《傅雷家书》

无尽的思念

      “你别忘了,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很少。”傅雷曾自信的告知傅聪,“真诚待人,认真做事。”

        傅雷说的没错,傅聪着实是一个幸运的人儿。一九五四年傅聪被波兰邀请去留学,一去就是二十多年。他有很强的音乐天赋,很好的音乐功底,也有很强烈的音乐感受。更重要的是,傅聪的幸运,百分之九十来自他那位管教严格有疼爱孩子的父母——傅雷和朱梅馥。一九五四年正月,傅雷全家在北京送傅聪去波兰留学,这一次的分别,开启了这一百九十六篇家书往来的道路。

      “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一九五三正月,傅雷父子两为了贝多芬曲子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后以傅聪的离家出走结束。傅聪离家出走后,父亲傅雷过着心惊肉跳的生活,最后耐不了想念把傅聪接了回来。接回来后傅雷一直觉得自己对不起孩子,自己犯了滔天大错,良心上的责备一直消逝不了。作为一个父亲,他们对孩子的愧疚也许不会从嘴上说出来,但会在心里默默地向孩子道一万个歉,而傅雷则选择将这一切用笔写在给傅聪的家书上。这一封家书,承载着父子之间的真情,承载着父亲对孩子真切的爱。

        “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父亲傅雷时时刻刻在家书里强调这一理论,他时时刻刻告诫着远在波兰的傅聪应该沉下心来享受音乐带给他的快乐,感受艺术的魅力。傅聪之所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家,是因为这句话给了他很大的指引。

      就如付敏所说的,一颗纯洁,正值,善良的灵魂,应该得到尊敬和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