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石这张画像看起来挺帅的)
王建军
做语文老师,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为学生出练习题。在选题的过程中,看到了一则关于王安石的小故事,感觉挺有意思,照录如下: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娇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有一题目是这样的: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应该说,这是一个正能量很足的题目。如此的节俭,不正说明王荆公是一个清廉不苟,志行高洁的人吗!况且,短文里面的萧氏子很好的衬托了王安石的形象,这还有问题吗?
可有些事情就是经不住推敲的。
据史书记载,王安石的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他是以此等恶习为众所周知的。另一则关于王安石的小故事会告诉我们王安石吃萧氏子剩下的胡饼根本不是什么节俭。
有一天,有官僚告诉王安石的胖太太,说她丈夫爱吃鹿肉丝。胖太太大感意外,她说:“我不相信。他向来不注意吃什么。他怎么会突然爱吃鹿肉丝了呢?你们怎么会这样想?”
大家说:“在吃饭时他不吃别的盘子里的菜,只把那盘鹿肉丝吃光了,所以我们才知道。”
太太问:“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
大家说:“摆在他正前面。”
太太明白了,向众人说:“我告诉你们。明天你们把别的菜摆在他前面,看会怎么样?”
朋友们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调换了,把鹿肉丝放得离他最远,大家留意他吃什么。王安石开始吃靠近他的菜,桌子上照常摆了鹿肉,他竟然完全不知道。
如此说来,王安石有什么吃什么,你给他端上燕窝,亦或是玉米糊糊,他一样对待。苏洵在《辩奸论》那篇文章里曾影射王安石说:“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用笔够深刻的。
除了不在乎吃,王安石也不在乎穿。甚至可以说,他对吃穿的态度是一样的。另一个关于他穿衣的故事很有意思,说他从来不换他的长袍。一天,几个朋友同他到一个寺院里的澡堂会。在他由浴池出来之前,朋友们特意偷偷的留在外头一件干净的长袍,用以测验他是否知道衣裳已经被换了。王安石洗完出来,把那件新袍子穿上,朋友动了手脚,他完全不知道。不管怎么样,他总是身上穿了件衣裳就行了。
如此脏乱差的王安石,会是清廉不苟、志行高洁的人吗?我怀疑,至少是不敢将那个题目让学生做答了。
一个人,如果正常一点,是在乎所谓的吃喝拉撒睡的。以前读书,我总觉得书本宣扬的某些人对自己太过苛刻。说什么一双袜子补了又补,一件睡衣补了又补,这就足以彰显某些人的优秀品质。
果真如此吗?忍受常人之所不能的人,如果不是傻子,就是疯子,更可能是天才,是野心家。他们藏匿在心里的,除了真愚、大善、就是大恶。匿于心读什么?慝!
据说,宋仁宗曾怀疑过王安石的为人。有一天,大臣等蒙恩宠召,盛开御宴。客人须在池塘中自己捕鱼为食。在用膳之前,做成小球状的鱼饵,摆在桌子上金盘子里。王安石不喜欢钓鱼,便将金盘子里的鱼饵吃光。第二天,皇帝对宰相说:“王安石是伪君子。人也许误食一粒鱼饵,总不会有人在心不在焉之下把那些鱼饵吃完的。”
伪君子的特点是什么?伪装。据说,希特勒在生活里是一个非常严谨自律的人,可是,他对世界造成的灾难是世人皆知的,他用精巧的伪装骗了德国,骗了世界。
由此可见,对生活中那些对自己太狠的人,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他,因为他们不大像正常人。在这一点上,美国人做得挺好。两年前,好多中国人对美国民众选择坏坏的特朗普做总统颇有非议,理解不了他们为何不选择希拉里。我想,特朗普会挣钱,好色,大嘴,这些特点让人们觉得他像一个人,和我一个熊样子。而希拉里呢,她那么聪明,鬼才知道她心里想什么,她心里藏着的东西太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