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形字形体构成方式的定义:
许慎《说文解字·叙》:“画成其物, 随体诘屈”、“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文字形体:所代表的物象只需要和词对应(文字:记录语言)
绘画物象:审美
文字构形不可能像绘画那样独立自由,其排列组合必须协调一致,式样必须满足于整个文字体系的符号性要求。
象形字形体基本要素:
一、摹示物象的仿形线条。
象形字形体只能是约略的“像”,而非绘画写实状态的“是”。
二、仿形线条的书写方法,即笔法。
①笔法要受到仿形的制约,没有相当程度的绘画技法,则很难达到。
②“像”是有伸缩性 的,可以七八分像,也可以二三分像,大多数追求后者。
③非理性的书写将不断地淡化线条的仿形意义,笔法的书写价值也会随之逐渐突出
象形字形体中的非物象成分(文字符号感的诱因之一)
先民在约取物象的时候,并不局限于每一个个体字形,而是进行了普遍的符号式的条理归纳,结果使一种单元构形成分、或辅助性的点线符号具有多种构形功能。
如何拥有良好之艺术品质的符号形式???
李阳冰《论篆》概括篆体之象形美云:“通三才之品汇;备万物之情状”。
《周易·正义序》所云“圣人有以仰观俯察象天地而育群品”。
《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坤卦》“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书法的生命
在形象与抽象的交互作用下,象形字及其辗转组合起来的合体表意字、形声字,从最小的单元构形成分到全字和整个文字体系,无不流溢着勃勃生机,展示着生命的律动,直观而真实地体现了张怀曜《书议》“囊括万殊,裁成一相”的书法审美理想。用现代西方艺术理论来解释,可以称之为“生命形式”,其底蕴则是来自充满活力的象征性仿形之书写方法。
神秘、天然、原始与无意识的书法???
古今文字的共存并行,会提醒人们尝试做一种新的历史回归,向圣人圣则(即仓:颉造字之神圣观与神秘感)和传统靠拢。郑杓《衍极》云:“古昔之民,天淳未堕,动静云为,自中乎矩。”这种发乎性情本能的天然创造,包含了与生俱来的对美的直觉和把握,与西方“集体无意识”的理论大体相合。或者说,初始状态的书法 美具有原始宗教文化艺术的一般属性,不能用后代的标准去衡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