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感怀之七十四

二十一世纪旧体诗词风骚榜

五律·感怀之七十四

五律·面试

翩翩武陵子,郁郁洛阳题。

一语三分执,孤芳九虑齐。

栋梁无曲直,眉眼看高低。

折桂何由去,归心逐马蹄。




以下引自百度:

武陵一词,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楚国灭方国庸(今湖北竹山一带)而置汉中郡(汉水之中之意),另设武陵县;武陵之名源于竹山境内的武陵河(今堵河,汉江最大支流)。后秦灭楚,楚人南迁,武陵,大庸等地名也随之南迁至湖南常德武陵山一带,这也是西汉武陵县与武陵郡异地同存的原因。西晋,武陵郡撤销,仅存武陵县。据《后汉书·郡国志》载“秦昭王取楚六百里地置汉中郡,辖南郑,武陵,长利,上庸等县。”

秦朝置武陵县(今湖北竹山),因其境内武陵河(今堵河,汉江最大支流)得名,属汉中郡(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甫立,高祖五年(前202年),析上庸之地置武陵县(今湖北竹溪),隶属汉中郡;改秦置的黔中郡为武陵郡,郡治驻义陵(今怀化市溆浦县)。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朝廷将郡治迁于索县(今常德市鼎城区)。顺帝阳嘉二年,武陵郡郡治移临沅(今常德市武陵区)。武陵郡作为县以上的行政区域名,在此后五百多年中,时因时废。

晋置武陵县,属上庸郡。《桃花源记》所叙晋太元年间,中国版图上叫“武陵县”的只有竹山。竹山古称武陵县,属汉中郡,在秦朝就有了。晋时,武陵县属上庸郡。而竹山境内的堵河旧称武陵河,河中峡谷还叫“武陵峡”。虽然湖南常德一带,汉代也曾经设武陵郡,但竹山武陵县的设置在秦朝就有了,时间要早得多。历史学家石泉先生考证,中国古代地名搬家现象比较普遍,造成许多地名相同。如湖南常德一带的武陵郡、大庸郡,就是从湖北竹山复制过去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愉佚老慵 北宋诗人黄庭坚曰:”世之有氏,为族者征;有谱载其所自出,考其所由。分世益远繁,必至不相维系,昭穆之辩...
    愉佚老慵阅读 1,972评论 0 2
  • 十堰的历史沿革 古代 十堰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20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家考古学者在郧阳青曲的曲远河学堂梁子上发...
    87df5de39c8a阅读 384评论 0 0
  • 一个契字破解陶渊明千年桃源之谜 陶渊明(公元365-427)笔下武陵桃源究竟在哪里?这可是个争论了...
    都梁茞阅读 977评论 0 0
  • 史证唯武冈桃源与陶渊明笔下桃源全吻合 陶渊明笔下武陵桃源究竟在哪里?从时间上争论了千多年,从地...
    都梁茞阅读 402评论 0 0
  • 庐陵郡 庐陵郡是中国汉朝至唐朝的一个郡置,其范围历代均有变化,但核心区域一直在吉泰盆地,大致相当于今吉安市辖境。庐...
    草石阅读 2,30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