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教养法》:手把手教你0-12岁孩子全脑教养指南

废话不说,为大家总结一下全脑教养12心法:(其实我倒觉得本书前面说的各种原理更为重要,因为只有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我们才会不断汲取方法,在实践和反馈中,及时调整和再试炼。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1、聆听和关注

倾听孩子为什么难过,用关爱的语言重复他说的话,给予非语言的关爱(拥抱等);

一旦和孩子的右脑(情绪脑)联结上了,就可以开始左脑(逻辑脑)的规范。

0-3岁的孩子,严格去给他划分界限:不能咬人,不能摔东西等;大的孩子:我知道你很难过,但是你要对妈妈有礼貌。或许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去解决问题,根据具体情况,给他定规矩。

2、经历分享

小的孩子帮他叙述经历:你看上去很悲伤,是不是因为……;大的孩子引导他或是鼓励他自己去叙述,把无论大的或是小的创伤重述出来,调动左脑(逻辑脑)去整理和定义自己的情绪,增强孩子的自我掌控感;更大的孩子还能和他进行讨论,或是将这个过程写进日记,或跟其他信任的人交流。

3、在应激状态下,不要随便说“我说了算”

跟孩子做“你会怎么做的”游戏:小的孩子可以问他,今天你想穿蓝色衣服还是红色?多问一些由他做决定的问题;当孩子拿出自己的主意时,给他积极的回应;遇到复杂问题时,经常可以这么问“你能想出一个让我们都满意的好办法吗?”

4、大量锻炼上层大脑,避免为孩子做复杂的决定

经常问孩子“你会怎么做?”,多进行反思性对话,谈论他人的感受和自己的意图,鼓励共情和自我理解。

5、当孩子与上层大脑失去联系时,帮助孩子用运动身体的方法重获平衡

可以直接告诉孩子运动有助于转换情绪。难过就去休息一下。小一些的孩子,可以跟他打闹,陪玩游戏。

6、运用思维遥控器:当孩子不愿意诉说痛苦经历时,可以由他来掌控叙述的进程。

用温柔的语气鼓励孩子重述复杂事情和回忆痛苦经历,允许在任何时候暂停或快进不愉快的细节,但也要记住在某个时刻倒回来将事件叙述完整。

7、帮孩子留下更多记忆,练习回顾重大事件,任何地方都可以

训练孩子谈论自己的体验,有些事件过去了就过去了,我们会不记得,但是却给了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是坏的影响,孩子总有一天会投射到其他事情上阻碍孩子的发展,因此时常回忆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将内隐记忆转换成外显记忆,帮助孩子深刻理解当时发生的一切,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意义非凡。

8、浮云原理:提醒孩子感觉是暂时的,并非长久特质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无论是害怕还是失望,告诉他这些感受都是短暂的,如果我们换个视角,这些感受也都会像浮云一样散去,感受并非永久存在。

9、情绪调色板:帮孩子关注内在感觉,意象,和念头

当孩子过于在意外界对自己的评价时,尤其是大一点的孩子,时常会内心混乱和冲突,我们应该提醒他们回归到自己的内心,全面认识自己,而不是只特别在意自己某一个方面,迷失自己。

10、训练孩子的第七感

教孩子练习深长的呼吸,练习静思,享受内在平静;让他们关注那些能给自己带来平和幸福的感受。

11、亲子互动,多一些欢声笑语

给孩子多一些亲子间有趣而美好的互动体验,这都是他将来在社会上处理人际关系的积淀。

12、共情力:不害怕冲突,利用冲突教孩子人际技巧

无论多大都应该持续教给孩子社交和冲突解决的技巧:从他人角度看问题、识别非语言信息、分享、道歉、修复关系——总之让孩子认识到冲突要去解决而不是逃避。


本书其实还有一个重中之重的部分就是:整合我们自己。昨天我们也谈过。光要孩子成长,也别忘了自己也要成长,育儿即育己——“一个左右脑孤立、上层大脑未充分发展、背负着来自过去负担、对自己的状态缺乏掌控、不能与他人联结的的父母是无法养育出一个“全脑”的孩子的。”

共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