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琐记——后疫情生活中的人们(十四)

单位安排核酸检测已坚持了五十多天,以前因为静默封控我没怎么去,大多时候就近街上去做,或者在小区检测。解封了以后,今晨还是第一次去单位做核酸检测。

单位值班的同事安排在办公区做检测,我去的时候他们已经做完,居家办公的人员安排在单位后院做,我到的早,等了一会,做核酸的医护人员过来,给院子里不多的几个人做了核酸检测。

城市静默封控以后,好多同事好久都没见了,这次见了总觉得有种劫后逢生的感觉,可又不知怎样表达,只是相互望着,笑着,寒暄着。要是往常,起码也握个手啥的,激动时说不定还来个拥抱之类,倒是现在,以前热情劲都吓得没了,彼此之间有意或无意保持着一定距离,就像疫情在身边似的,谁都在注意个人防护。

这次同事见了,聊的话题也变了。以前,彼此之间主要聊聊单位一些近况,关系近的也聊聊彼此关心的私人话题,现在,都奔一个话题去,那就是后疫情生活我们怎么办?

有好几个人提到,他们亲戚朋友阳了以后,都会出现发热、头晕、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没听说过什么无症状感染者。

同事的朋友同学有的根据自己感染体会,寄来了预防中药方剂,有的建议储备一些药品,这会儿拿出这些信息来分享,看得出大家都在为后疫情生活而担忧。

在他们聊天中,我才知道,当下好多人都在积极储备药品,以至于涉及感冒与疫情的家庭常备药品已经脱销。在我回家途中,接到同事电话,兴奋地告诉我哪儿可以买到抗原试剂及相关药品,让我赶紧去买。

三年了,从封城、封控、静默、闭环,期间又穿插了解封,到现在的彻底解封,人们仿佛坐过山车一样,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没个定性。今早看到朋友圈分享的一组漫画,也在对比疫情前后人们的生活变化:

画一主题是“出行”。说人们以前想,放开了我立马浪遍全世界,现在放开了,却哪也不敢去。

画二主题是“囤货”。说以前囤吃穿用品,现在囤抗原检测、连花清瘟颗粒之类的药品。

画三主题是“新闻”。说以前新闻讲××地出现1234例,现在报道奥密克戎致病力大幅降低。

画四主题是“等”。说以前买菜等封控,现在买药等发烧。

画五主题是“问”。说某人买了一大堆药,还问人:还差什么?答曰:都齐了,就差感染了。

画六主题是“做核酸”。说以前政府买单做的时候,好些人说我不要,我不想(做),现在却问你真的不管我们了吗?

画七主题是“打招呼”。以前见面问吃了吗?现在见了说你阳了吗?

今天路过步行街,地下商场入口处张贴了一张宣传海报,上面写着:万物复苏,等您光临。当然这是人们的一种期许。谁也知道,我们不可能像迎接春天一样,去拥抱解封后的生活。因为病毒和我们同在,不会走远。

说实在,我们用了整整3年时间,终于把病毒的毒性等弱了,也等来了解封。

人们又可以像往常一样自由自在的出行。好几次去到植物园,看见一群没戴口罩的年轻人打篮球,无忧无虑的活力四射,感觉真好。

但是,旁边遛弯的老人,一手拉住孙儿的手,一手使劲拉离看篮球的儿孙,怕感染病毒。

这恐怕也是当下人们最为担心的易感染群体。虽说病毒致病力变化导致感染率降低,可最小的几率一旦落到每一个具体家庭或个人,则无疑是天大的事了。

谁也明白,放开是不可逆转的事,在放开的前提下,人们为了生活也要逐渐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要和社会接触,要和人接触,不可能整天呆在家里,像封控般生活。

这就不可避免遭遇感染,除了平日注意防护外,假如感染了怎么办,这才是人们最为关心的事。

我想,奥密克戎我们没有经历过,许多人说它的致病力比流感还低。感冒我们经常遇到,常用的办法无非是找大夫开药、打针、输液。

一句话,专业的事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办,阳了,最好是去医院或卫生所,听一听大夫的意见,别硬抗,呆在家里给耽误了。

希望,有更多的医疗资源沉底,注入到社区一级,想治感冒一样,给更多的致病者以治疗保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