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往往是讨好型人格的受害者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的发小小文和小玉是一对双胞胎姐妹,长得一模一样,性格却完全不同。从小到大姐姐小文乖巧温顺,妹妹小玉特立独行。

虽然长得相像,但一眼就能分出哪个是小文哪个是小玉。早上穿一样的衣服出门,傍晚到家,小文总是保持整洁干净,小玉的衣服不是少了一个钮扣就是膝盖部位已经磨破。同款的书包,不用细看就能分辨出它们的主人。

小文是老师长辈眼中的乖乖女,行事举止几乎完全符合要求,稍有逾越,老师一个眼神就让她自责不已。而叛逆的小玉却让老师们头疼不已。

有一回爸爸妈妈带两个女儿逛商场,小玉看上一条裙子,妈妈觉得太贵了不肯买,小玉居然当场发飙,一路闹别扭,接下来的几天都不消停,直到妈妈去买了才罢休。熟悉的人们经常感慨,同一个衣胞里怎么孕育了这么天壤之别的两个孩子。

长大后,师范院校毕业的小文顺理成章做了老师,与相亲认识的男人结婚生子,看起来日子过得平静安然。小玉昵?大学毕业无论如何不愿去做朝九晚五的工作,开始了她要的"自由生活"。有时听说她在北漂,有时又说去了深圳,连家里人也说不清她在做什么工作。

同学聚会上再遇到小文,我们已经年过四十,小文说起小玉的近况,言语间满是羡慕,但是她说:"虽然羡慕,但是我知道自己永远做不了她。我从小在父母老师的考赞中乖乖听话地长大,一直以为自己的生活是为人称道的、成功的。四十岁时,突然有一天,我发现自己失去了一样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我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我只知道我应该要什么,好像之前一直都是在讨好中生活。四十不惑的年龄,我却陷入迷茫,尤其是面对选择时,大到买房跳槽,小到穿衣吃饭,我都在心里反复纠结患得患失,我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之后很长时间,小文的话都在我耳边萦绕,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讨好型人格",这种人格特质的人会在交往时过度在意别人的感受和看法,为了维护关系的合谐过度放弃自己。很多大人眼中的乖孩子更容易在被夸奖、被鼓励下,不知不觉成为讨好型人格的受害者。

电影《七月与安生》也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一个是单纯温婉循规蹈矩的七月,一个是特立独行飞扬跋扈的野孩子安生。

电影中的安生日子过得混乱不堪却对未来有明确的取舍,她能笃定地选择让自己快乐的方向。而七月貌似有秩序的生活下隐藏着深深的迷茫与困扰,每临选择就在矛盾中左右摇摆。她一面把没有家庭温暖的安生领回家一面嫉妒安生分享她的母爱。一面把自己的男友介绍给安生,一面又在猜疑中折磨自己。她第一时间发现安生与家明的暧昧,却没有勇气挑明。

很明显,七月这个乖乖女也是一个讨好型人格的受害者。

其实,所有的关系中最核心的是平衡二字,就好像两个人共同用扁担抬着一只水桶前行,水桶放在扁担的中间位置最容易平衡,关系也更容易长久,如果太过偏离则会导致一方无法承受重压而倾覆。讨好型人格就是把水桶更多地压向了自己的一边。任何人的承受力都不是无限的,一旦失衡,关系就变成了一种伤害,事与愿违,背离了初衷。

作为父母和老师,都喜欢省心省力的乖孩子,有意无意地夸赞和奖励,把他们培养成了讨好型人格的受害者。这样的孩子顺从懂事到让人心疼,他们对周围人的情绪波动过于敏感,往往用牺牲自己委屈自己的方式维持和平气氛。

教育实践中,父母老师把更多的精力和关注是放在怎样对付淘气出格的孩子身上的,乖巧懂事的孩子反而被无意中忽略了,简单的夸奖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简单粗暴呢?

这一点,应该引起重视,不要把我们的孩子无意识中培养成讨好型人格的受害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安妮宝贝(庆山) 七月第一次遇见安生的时候,是十三岁的时候。 新生报到会上,一大堆排着队的陌生同学。是炎热的秋...
    秋_Vivian阅读 45,818评论 14 203
  • 《七月与安生》的故事有三个结局,而我的故事也有三个版本。只不过我的故事中,七月和安生是对情侣。 【版本一:一世长安...
    不想被认出来的小透明阅读 2,002评论 3 11
  • 七月第一次遇见安生的时候,是十三岁的时候。 新生报到会上,一大堆排着队的陌生同学。是炎热的秋日午后,明亮的阳光照得...
    华洛i阅读 1,451评论 3 21
  • (一) 七月第一次遇见安生的时候,是十三岁的时候。 新生报到会上,一大堆排着队的陌生同学。是炎热的秋日...
    我叫她小胖子阅读 1,780评论 0 9
  • 我以为的,都是我自作多情。昨晚的历历在目,你就是这样的有意无意,撩动了我。我就是这样的冲动莽撞,曲解了当下的气氛。...
    木可来了阅读 21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