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女孩儿都操心过自己的胸
—张油米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
乳腺增生症是正常乳腺小叶生理性增生与复旧不全,乳腺正常结构出现紊乱,属于病理性增生,它是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类病。多发于30-50岁女性,发病高峰为35-40岁。部分乳腺增生长期迁延不愈,会引发乳腺良性肿瘤或发生恶性病变。
❶乳腺增生三种主要症状
1.乳房疼痛
常为胀痛或刺痛,可发生于一侧或两侧乳房,以一侧偏重多见,疼痛严重者不可触碰,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疼痛可向同侧腋窝或肩背部放射;部分可表现为乳头疼痛或痒。乳房疼痛常于月经前数天出现或加重,行经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疼痛亦可随情绪变化、劳累、天气变化而波动。
这种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有关的疼痛是乳腺增生病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
2.乳房肿块
肿块可发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单个或多个,一般发于乳房外上方。表现为大小不一的片状、结节状、条索状等,其中以片状为多见。边界不明显,质地中等或稍硬,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常有触痛。大部分乳房肿块也有随月经周期而变化的特点,月经前肿块增大变硬,月经来潮后肿块缩小变软。
3、乳头溢液
少数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为自发溢液,多为淡黄色或淡乳白色,也有少者经挤压乳头可见溢出溢液。如果出现血性或咖啡色溢液需要谨慎注意。
其他需注意的症状:
乳房皮肤出现橘皮样的改变,就是说突然变得很粗糙,像橘子皮一样;
乳头突然出现内陷的情况;
乳房上出现静脉,患者本来平坦光滑的乳房上,突然能看到血管;
乳房持续出现发红发热的感觉,而且越来越严重;
原本饱满的乳房上,某个地方突然出现凹陷。
❷乳腺增生的种类
按照乳腺增生基本组织的变化分为6类
1.小叶增生
2.纤维化
3.囊肿
4.炎性
5.上皮增生
6.腺病
❸乳腺增生的5个等级
按照导管上皮增生形态可分为下面五级:
一级:没伴有导管上皮增生为第一级,发生率为70%。
二级:伴有导管上皮增生,上皮细胞非异型性为第二级,发生率为20%。
三级:伴有导管上皮增生,上皮细胞呈轻度异型性为第三级,发生率为5%。
四级:伴有导管上皮增生,上皮细胞呈重度异型性为第四级,发生率为5%,这级恶化率很高,可能会达到75%~100%。
五级:乳腺癌……
❹乳腺增生发病原因
真正的发病原因还不明确,目前,多认为与内分泌失调及精神、环境因素等有关。
1.内分泌失调。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是乳腺增生发病的重要原因。如卵巢发育不健全、月经不调、甲状腺疾病及肝功能障碍等。
2.情绪等精神因素的影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不良精神因素容易形成乳腺增生,经常熬夜、睡眠不足等也会造成乳腺增生,而且这些不良因素还会加重已有的乳腺增生症状。
3.人为因素或不良生活习惯:女性高龄不育、性生活失调、人工流产、夫妻不和、不哺乳等原因,造成乳腺不能有正常的、周期性的生理活动。佩戴过紧的胸罩或穿过紧的内衣等等。
4.饮食结构不合理,如高脂、高能量饮食导致脂肪摄入过多,饮酒和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会诱发乳腺病。此外,现在人们的饮食好了,有高血压、高血糖病的人也很多,这些也容易使女性出现内分泌失调,导致乳腺增生。
5.分泌平衡失调,现在一些速生食品、人工饲养的水产及家禽使用的饲料中也多含有激素成分,长期食用也会导致乳腺疾病的发生。
❺乳腺增生主要治疗手段
1.对于伴随轻至中度疼痛者以心理疏导及改变生活习惯为主。
2.对于持续性存在的严重乳腺疼痛病人,可以给予药物治疗。
3.对于超声显示的薄壁囊肿,细针穿刺抽吸是首选的治疗方式、如果是非血液性液体,可观察等待。抽吸液呈血性者或超声检查提示为复杂性囊肿时应警惕乳腺恶性病变,临床医生会建议对血性抽吸液进行细胞学或病变部位的病理学检查。
4.对于实性病变患者,通过穿刺活检明确未出现非典型性增生,则医生会继续随访观察;若伴有非典型增生,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下一步方案:密切随访、或药物干预、或手术干预。
❻预防
对于乳腺增生患者,保持心情舒畅非常重要。
如果存在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可寻求亲人或朋友的帮助,倾吐内心的抑郁、愤怒和痛苦,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也可咨询心理医生,医生会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建立积极的心态。患者应学会放松,如尝试放松训练、瑜伽、冥想、音乐疗法等。这些方法有助于舒缓情绪,提高机体抵抗力。
此外,乳腺增生患者应注意合理饮食,多吃含纤维素的食物,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并遵循医嘱,不可擅自随意停药或减少用药剂量,并定期复查等等。
如果你有什么关于乳腺增生的问题,欢迎进入我们的公众号后台与我们一对一沟通交流。
点击“在看”,科普几乎每个女孩都会困扰的乳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