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7 今日思考 品出来的快乐(2)

昨天思考的文章,今天居然在网上看到了一篇非常类似的文章:焦虑正在慢慢毁掉这个世界,只有你自己才能拯救自己

里面的观点如我昨天提到的一样,这个时代外在的刺激极大的提高了我们喜悦门槛:

在刷微博、朋友圈和新闻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不断受到新异刺激,一次次获得满足感,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行为成瘾」。当我们离开手机,同样会引起「戒断反应」的作用。所以,我们习惯了什么呢?买大量的书,却一本都不去读;刷大量的信息,却完全不去思考;我们越来越读不进深度内容,看不下去长文章。

原因就在于,大脑已经习惯了高频、强烈的刺激,期望水平被我们人为地调得太高。

上瘾这个词,最早是用在毒品中的,之所以上瘾是因为奖赏回路的问题,文章中对于这个概念有了更摄入的理解:

当我们作出有益选择的时候,腹侧纹状体释放多巴胺,提高我们对情绪的感受能力,使我们感受到兴奋,从而推动「前额叶皮质」继续作出相同决策,对行为产生正反馈。

这就是一个「奖赏回路」的过程。

Kuss 和 Griffiths 在 2012 年的一篇论文中指出:成瘾性药物,会阻塞多巴胺受体,使它接收不到多巴胺,从而刺激大脑大量分泌多巴胺。这些多余的多巴胺聚集在神经突触间,会导致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

左图是摄入食物的多巴胺,右图是可卡因

长期重复这个过程,神经细胞就会适应这种状态。一旦停止摄入药物,神经细胞适应不了低水平状态,就会产生强烈的戒断反应。

也就是说,通过剧烈的刺激和奖赏,我们的大脑,会被我们一步步推到「高水平」的期望状态。一旦我们满足不了它,就会带来强烈的失落感和痛苦。这种痛苦是难以忍受、难以控制的。因为这个时候,是我们的大脑失去了控制。


其实发现我们人体是一个很厉害的生态链,对于这类不劳而获的外在刺激,会主动产生极大的副作用,即上瘾,甚至失去大脑对行为的控制。这就是上下游对于这刺激的反应。

我们身体进化出的一切,都是基于生存的setup假设基础上展开,我们的情绪,我们的行为都是生存的适应器。

我们所有为了生存的的获得,前提是我们要有相应的付出。如果通过外在的干预,让自己轻而易举的通过刺激获得愉悦,那么到头来,我们收获的就一定是自己那无法驾驭的报应。

种什么花,接什么果,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少点诱惑,多点反思,少点刺激,多点自律,长久的美好一定来自自己内在的修行认知,而不是外界的瞬间刺激。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持续思考的习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