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瑞典,不知道是谁把这个国家的名字翻译成瑞典,绝对符合了信达雅的要义——祥瑞、典雅。
用这两个字来代表这里的风景和人,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我相信,如果你到过瑞典并在这里生活过一段时间,一定会同意我的看法。
这个北欧国家,国人十有八九都会觉得陌生。只知道是个遥远的寒冷的国家,有极光,也许有些人知道Abba乐队、宜家和沃尔沃,更多的人会把它与瑞士搞混。惹得瑞典旅游局还专门出了个视频以正视听,来说明瑞典与瑞士的不同。
本地华人戏谑的把这里称为宁古塔——寒冷、荒蛮。
2、
度过2023年的冬天,斯德哥尔摩的春天分外可爱。
话说北欧的冬天真长啊,即便是我只过了一个尾巴——从2月到4月,还是感觉那漫天的大雪和刀割的劲风没有尽头。
昼短夜长,百无聊赖的待在家里,要是不找点事儿来消遣,人真的要抑郁了。
难怪这个连续多年号称全球最幸福的国家,自杀率居高不下,是不是有点撕裂?
还好有雪,有了雪就像是世界有了光,一切都变得不一样。
暗夜里,白雪缀满枝头,压在一棵棵青松上,沉甸甸的,墨绿色的松树披了外衣更名为“雪松”,再碰上严寒的天气,形成国内只有在东北才能看见的罕见的雾凇奇景。
这雪,多多少少给人以希望。
冬天漫长的如一场无止境的修行,对于我来讲,唯一的慰籍就是每天都可以欣赏到湖边漫长而惊心动魄的晚霞。
我现在也不敢想象上午十点天亮下午三点天黑的寒冷冬天要怎么熬?
北部滑雪、南欧度假是基本操作。
也许待到明年,我会在知乎回答“这是怎样的一个体验”的问题。
可是冬天一过,国王花园前的樱花盛开,春姑娘就真的来了。
如果说花开已经是晚春,那么进入春天的标志就是时区改成夏令时,白天明显变长,晚上8点才刚刚落日。
即便偶尔有小雪,有冰雹,有狂风,但温度上来了,冰融了,雪化了,森林的保护区,湿地里落满了天鹅和灰雁,唧唧喳喳吵个不停,湖边的鸳鸯和野鸭横在路上,一点不怕人。
树林里开始出现满眼新绿,草绿了,花开了,羊角芹、野韭菜、野葱、蒲公英各种野菜开始端上我们的餐桌,丰富了北欧贫瘠的绿色蔬菜,也安抚了我们喜欢吃草的中国胃。
就在我们住的酒店对面,当绿色铺满空旷的森林时,阳光、五彩房子、草地、飞鸟和湖水,依稀有瑞士的赶脚,只是少了山。
3、
夏天,路边突然冒出了一大堆户外的Bar和咖啡house,很多瑞典人在午后就开始端着酒杯,喝着咖啡,聊着天,正对着阳光的方向开始晒太阳。
阳光热烈,晒在身上暖暖的。户外广场的长椅上、水泥台阶上,也坐满了晒太阳的老人、小孩儿、年轻人。
从春天开始,所有的瑞典人都走出家门,开始享受难得的阳光。不到北欧,没有亲历过漫长的严寒和黑夜,就很难理解他们对于阳光的渴望和热爱。
光明与黑暗,温暖与寒冷的对比是如此强烈,难怪原始的冰岛人会认为世界是由冰与火的混合而诞生的。《冰与火之歌》更是从名字就暗示了北欧元素,懂的都懂。
仲夏节是北欧地区的一个重要节日,一般是每年夏至6月22日左右。
2023年6月,不仅是有瑞典人最期待的节日——仲夏节,还是瑞典500周年庆。
官方盛大的庆祝活动搞起来,各大commune都会找个野地,五月柱——一根以花、丝带及绿藤装饰的着高高的柱子立起中央,这一天,不论青年壮年还是老年人秒变儿童,音乐声响起,男女老幼,围成一圈,跳起可爱的青蛙舞。
花环在少女的头上闪闪发光,为她们带来好运。有个传统——姑娘们到森林里采集7种不同的花编成花环,晚上压在枕头下,据说就有可能梦见自己的白马王子。
土豆、腌鲱鱼摆上餐桌,这也是庆典必不可少的北欧特色。如果这个时候你恰好在斯京,不妨去斯堪森露天博物馆参加这场难得的夏季狂欢。
六月24日仲夏节一过,全瑞典进入了为期两个月的瘫痪,不对,是休假。每年的七八月,都是瑞典人雷打不动的休假时节,名其名曰:夏假。
这两个月,整个瑞典的政府公司各办事机构都进入半停摆状态,大部分工作场所空无一人,很多人的邮件都设置成了out of office。瑞典人不是外出度假就是和家人去到百公里外的夏屋,没错,夏屋就是专门为夏天准备的屋子,一年就这次一两个月派上用场。
夏天才是北欧最漂亮的季节,真是舒服。看着国内播报的35,40℃高温酷暑,斯德哥尔摩气温宜人,每天23-26℃,堪称避暑胜地。
即便走在太阳里,吹着来自波罗的海的风,也不觉得多热,也不会有潮湿的感觉。干燥是肯定的。我的老家宣化就在风口,一年四季没有一天不刮风,可到这儿发现这儿的风可比宣化还厉害。
可惜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我还没来得及细细感受这个凉爽、满是耀眼阳光的夏天,甚至我的短裤T恤还没机会上身,绿叶已经开始泛黄,附近小区里的苹果,梨子就挂满了枝头并开始被风吹落掉在地上腐烂碾作尘,紧接着几周连绵不绝的雨一下,蘑菇迎来了大爆发,其实也就意味着秋天来了。
秋的萧索在北欧倒是没有感受到,倒是金黄的树叶美出天际。
我还和kk感叹:难道夏天就这么结束了?
是啊,看着窗外落日的方向都开始越发的向南偏移,掉进地平线的时间也从晚上10点到8月底的8点。
4、
如果在国内想寻找一片孤独的土地,难比登天。互联网的世界让信息的传播变成秒级,昨天还默默无闻的淄博,这几日因为烧烤上了热搜,成了一众网红的打卡地。
可在遥远的北欧,一切都是慢悠悠的,即便是再好的旅行地,如何费力的宣传,也很难成为人山人海的景点儿。时光慢,办事效率慢,在这儿一切都急不来,只能安静的等待。
我再次发现了一个无限孤独的土地。
在南郊的Tyresta国家公园徒步,发现一片到处是断树残枝破叶的森林,在这儿待了十几年的朋友说,这是死亡森林。让我想起了日本的青木原树海,只是没有那么阴森、恐怖,但足够孤独。
如果你无处可去,这里是人间可以最后逃亡之处。
其实,瑞典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人迹罕至。
5、
以上文字不知道啥时候写的了,应该是刚来瑞典不久。
2025年的今天,四季轮转,春天又来了,周末带着一帮小朋友在Vaxholm徒步,在晴空万里阳光高照的大雪里走了18公里,酣畅淋漓。
上周在Sigtuna和几个朋友走了Ingegerdsleden朝圣路线的一段20多公里,也是超爽的感受。
徒步,就是这么一种让人上瘾上头的运动。
其实我想表达的是,瑞典的春天来了,朋友们,一起去树林里踏春去!
欢迎关注同名小红书,不定期组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