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开始”是一个“穷”字

前几天去托福班助教,听力老师说“记住,托福的听力里,学习永远第一、态度永远积极、学生永远穷!”,“这是托福听力核心价值观,给我牢牢记住”。

是的,大三上学期了。

11月,也就是上个月,我和舍友老田经过托福班中介和论文导师的好一番忽悠,突然心血来潮,干脆别苦逼地考研了,出去留学好了。

但是,出国留学价格不菲,贷款?还一辈子!找爸妈要?舍不下脸,感觉败家似的。

但是,大学三年了,浑浑噩噩,虽说混得成绩不错,终究过来也不知道自己哪儿长进了。

现在好不容易有点自己的理想了,冒多大风险,还是得回家开口试一嗓子。

回到家,爸妈一听,美国读研两年100万的费用,不出所料!

“这哪儿掏得起,你让爸爸妈妈卖房供你读书啊?”

“国内哪儿不好,非出国,出去人家都淘汰最后的学生,到时候淘汰的就是你!”

“考研吧,考研跟着学校出国,爸妈也放心啊,现在国际关系这么不稳定”

......

小火苗,瞬间就给踩灭。

我没说话,可能是我嘴笨,更可能,是我自觉惭愧。毕竟,爸妈辛苦一辈子了,我想让他们以后的生活奢侈一点,若是供我上学,又得回到吃糠咽菜了。

但是,他们忘了,好像,每个人都忘了,所有青春的孩子,都是可燃物,而周围氧气又充足得很。

大学都是住宿的,你知道。

所以,到了周日我俩就又回学校了,我看见图书馆人满为患,困的困,趴的趴,写的写,倦的倦;我看见宿舍里,睡的睡,哭的哭,玩的玩,背的背。

考研就像飓风,不是挑战,是灾难!他激发了每个人的应激反应,这一时刻,备考党都已经不是他们自己的了,他们是考研的,是目标院校手里的扑克牌,你是A是猫儿还好,JQK“胸有半儿竹”,梅花方片红黑桃2,就等着命运的裁决,看他们打哪个局,但愿是常规争上游,也能稳住。

按我现在这个状态,考我想考的院校,加上想考的专业,也就是个3,连忐忑的份儿都没有。

国内跨专业考研要在大学期间学研专业的内容,补他们本科的课,可是出国就不一样,只要本科专业成绩好,并且给出合理的跨专业的理由,就行!

于是,我又心动了!

11月末,我和老田考了托福,你猜怎么着?

我们恍然大悟,钱都不是问题!成绩才是。


38,真是个吉利的好成绩啊,绝望三连

传说中的考试考2分儿的小明,是不是以我为原型???

奋斗的路途还长,或许,“开始”就是一个“穷”字,穷在胆识,穷在学识,穷在见识,相比之下,手里算着的几两银票都不算穷。

故事还在继续,有空再更,看热闹,请回避。


自己看自己热闹ing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