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半夜醒来,突然想起万里之外的孩子,想他在想什么,他在做什么,他是不是也在回味妈妈做的水饺,是不是也在想念与我一起下象棋、围棋的时光。想他长时间见不到父母回不了家乡会不会落寞,会不会孤寂。但是想起他每取得一个大的阶段性的进步,自己所洋溢的那种自信与喜悦,在不懈奋斗之后达到自己理想目标后所获得满足与敬畏,我就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也为孩子的选择感到欣慰。
当我看到有些人在父母的羽翼之下,那种无忧无虑所带来的的无聊及慵懒,直至庸相渐显的那些状态,我又庆幸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周围的好多青年人,从中学到大学,从毕业到就业,所有的一切都在父母的呵护及照料下一步步走过来,甚至连工作后的升迁与进步,都是父母通过种种关系争取来的。对象是父母托人找来的,婚姻是父母安排的,有了孩子父母为其从头到脚照料着,饭也不用做,衣服也不用洗。每日里,看看手机,刷刷微信,美容、打牌,喝酒、逛街,打发一天天的日子。上班时间,反正是那种没有考核、没有业绩工资一分不少的工作,周围都是父母的好朋友的孩子,领导也是原来父母的部下,或者都是父母的同事之类,怎么做都行,做成什么样子都行。真正的工作由那些乡下来的傻小子傻丫头们忙乎就行了。然后他或者她,就变得越来越慵懒,越来越发福,越来越无所事事,越来越百无聊赖。真有领导批评,也没什么反应,反正看上去低眉顺眼,说他的不是,他也欣然接受,说他不勤快,他也没啥意见,反正你说你的,我该怎么做怎么做,反正你也开出不了我。一眼望去,就是一个没有目标、无所作为的行尸走肉。

看着这样的年轻人,我真的很庆幸自己没有一个如斯的所谓“幸福”家庭,没有这么一双如斯可人的父母,没有这么优裕的环境与条件。也可能,我的顾虑是多余了,说不定我的状态,我孩子的状态,是那种状态下家庭父母子女笑话的对象呢。他们可能看不惯我们的这种状态,没事就折腾,不知道借助关系,不知道借助潜规则,去流汗,去追求什么极致与变革,搞得有时候劳心,有时候劳力,什么未来没法预测,什么结果无法预知。
也可能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很多类人,有的人就向往刺激的生活,就喜欢过不一样的日子,探究喜欢风风火火,发现未知的自己。但也可能就有人喜欢按部就班,喜欢一成不变,喜欢碌碌无为,喜欢慵懒懈怠。
也可能,也就是我需要改变心态,需要接受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即使黑,毕竟也是世间存在的一种颜色,那就是一种状态,他们就愿意那种选择。这样想,我自己也就释然了。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的父母就天生愿意给孩子做出各种安排,而孩子也是安之若素,相互之间相处泰然,又有什么不好呢?谁又有什么理由去要求别人人人都要有进取心,人人都要想与自己一个样子呢?再说,你认为人家没有进取心,人家可能还不这么认为自己呢。
我选择了这种方式,我的家庭,我的孩子也愿意选择这种方式,我们自己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去工作就好了。我去关心别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工作方式工作态度,人家可能会说,“关你屁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