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婚打工妹是如何逆袭成为一代贤后,还为大宋培养了一代仁君

听过《狸猫换太子》故事,都把剧中的皇后刘娥描述成丧尽天良、恶毒卑劣的坏女人。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呢?

刘娥是今四川成都郊区人14岁就嫁给20岁的银匠龚美,婚后夫妻俩离开四川到京城开封谋生。刘娥擅长说鼓儿词(边摇拨浪鼓边唱歌),夫妻二人在大街上卖艺维,一日宋太宗三子襄王赵恒路过,被眼前这位娇美活泼的美人深深吸引。自古四川出美女,襄王看上了已为人妻的刘娥。龚美为了刘娥的前程,改称自己是她的表哥,毅然将刘娥送入襄王府。

初入襄王府的刘娥与赵恒如胶似漆。消息传到太宗那里,听说襄王被一个沿街卖艺的川妹子迷得神魂颠,大为生,将儿子训斥一,欲杀刘,襄王求父皇留刘娥性,太宗遂令人将刘娥逐出京城。并为十七岁的赵恒赐婚,新娘为忠武军节度潘美(没错,就是杨家将故事中被黑化的潘仁美)的八女。赵恒又偷偷派人将刘娥接回城内,藏在下人张耆家,刘娥本是穷苦人家出生,能获皇子宠爱已很满足,每日在居所博览群书度过闲余的时光;襄王还请来专业老师教她音律和器乐演奏为她解闷冰雪聪慧刘娥一学就会,进步很快

太宗去世,襄王即位,是为宋真宗被接回宫中册封为德妃的刘娥今非昔比,长达十五年的幽居中学习琴棋书画,早已才华出众非常得宠。她虽养尊处优,锦衣玉,却有两桩烦心事。一是出身寒门满朝尽知;二是入宫后一直不能怀孕(太子在外偷情生子,有被废的风险,所以过去的十几年用土法避孕,弄坏了身)。为了掩饰低微贫寒的出,刘妃到处拉关系硬是找人整出一份不凡的家谱。说她父亲刘通在太祖时曾掌禁,后来当上嘉(治所在今四川乐),在她年幼时父亲阵,从此家道衰落。这段编出来的经,当时没几个人相,却成了后来史家写传的依据。

真宗的发妻潘王妃在成婚不久后病逝,太宗又赐婚宣徽南院使郭守义次女为王妃,郭王妃对赵恒与刘娥之间的事从不过,赵恒即位后独宠刘娥她也不计较。郭妃是真宗第一任皇后,郭皇后平易近,乐善好,她为真宗生过三个儿,但不幸全部天,尤其9岁的三子赵祐忽然暴病而亡失去希望寄托的郭皇后悲痛万分抑郁

郭皇后死,宋真宗不顾群臣的激烈反,坚持立刘娥为皇,反映他与刘娥非同一般的感情。真宗的太子赵桢的确非刘娥所生,懂得这段历史的人多认狸猫换太乃无稽之谈。真宗与刘娥有十五年偷情的经历入宫后又被独宠一人,在宫内抱个嫔妃生的皇子再正常不过。赵桢的生母李,原是刘娥的近身侍,由于刘娥无法怀孕,她只好和李氏约定,让她受宠真宗后怀孕后生下皇子就归刘娥抚养。李氏果真生下皇子,刘娥对其十分感激,她请真宗升李氏为宸,李氏死后刘娥更是听从宰相吕夷简的劝,以皇太后之规格将之安葬。李氏至死都不敢说出自己是仁宗的生母的确有点残酷但她也该感到幸运,生子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将儿子给刘娥抚养也改变了儿子的命运,如果不是刘娥的儿,又怎能顺利的立为太子?

宋真宗病死后遗诏皇后刘娥为太后13岁的太子赵桢继位,是为宋仁宗。新帝年幼军国大事皆听命于皇后从此北宋开始了长达十一年的刘太后垂帘听政时代。

刘太后是位非常有作为的女政治家她垂帘听政期间铲除了狂妄的权臣丁谓,为儿子亲政扫平障碍。设谏院,兴州学澄清吏治完善科举重视水利。经她批准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交子。

刘娥培养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贤德的仁义之君-宋仁宗赵赵桢自幼就受了母亲刘娥严格的教育,除了《惟皇戒德赋》、《帝范》、《圣)、《君臣致理论》等皇帝必读经典刘娥更把《孝经》列为必读之首。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大宋国泰民安,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有宋一朝的旷世名臣范仲淹、韩琦、包拯、狄青等均活跃在这个时期。

太后刘娥死后邀宠的大臣们立即将皇上并非太后亲生的真相告诉了宋仁宗。仁宗知李宸妃是其生母,极其哀痛自责几天都上不了朝。派兵包围刘氏府第,又亲自到安葬李宸妃的洪福院祭告当看到生母穿着皇太后的冠服躺在水银棺材里面色如生、不见有被毒杀的痕迹感叹道人言不可尽信啊在养母太后刘娥牌位前焚香拜谢哭道从此大娘娘的生平清白分明"。于是下令撤去刘府围兵对刘氏一族仍然恩礼有加;尊其生母为皇太,移葬永定陵。

后人常将刘后与汉吕后、唐武后并称,史书称"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这是后人对刘娥最中肯的评价了。

本文由作@南朝九月原创,敬请关注。转载请注明出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