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经济学课 三

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只给你地道的经济学思维。

图片发自得到App

009|稀缺

经济学的基础是稀缺,稀缺不是假设,而是基本事实。原因:你想要的东西别人也想要,人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不断的升级。

稀缺的另一个原因是,人的是欲望无限的。有的需求是人刻意造出来的。不会有物质无限丰富,人类的欲望充分得到满足的一天。

不光有形物质是稀缺的,无形的资源也是稀缺的,时空、地理位置、信任等等也是稀缺的。政府可以把全民的医疗费用包起来,不外乎多少钱的说法,忽略了人的需求是无限的。

010|选择和歧视

稀缺的时候,必须做选择,选择的标准就是区别对待,就是歧视。我们不能避免歧视,只能讨论:人在什么时候会歧视,歧视的条件是什么,谁来歧视,歧视的后果由谁来承担。

很多国家由有反歧视的法律,“平权运动”的宗旨是让弱势群体也能得到平等待遇。美国加州大学明文规定,要照顾弱势群体,而弱势群体不包括白人。为了消除歧视,却产生了新的歧视,称为逆向歧视。

稀缺必然导致歧视,我们不应该问要不要歧视,而应该问应该如何歧视。

011|凡歧视必得付代价

一般人认为歧视别人就是欺负别人,被歧视就是被欺负,歧视是一种单向行为。芝加哥大学的加里·贝克尔,在博士论文《歧视经济学》中说,歧视别人的人,自己也得付代价。

歧视的起源有两个:偏好、信息不对称。以偏概全是不得已,因为信息费用很高。当你歧视要付出很高的代价的时候,你就会节制自己歧视的习惯。

越是市场竞争激烈的地方,就越是能做到豁达开放、兼容并包。

012|歧视的作用和限制歧视的恶果

东南亚华人把信用划分为几个等级:近亲、远亲、同族同姓、同村,同方言、不同方言的中国人、非中国人。这种距离的计算其实是为了保护自己,不仅不会减少做生意的收益,反而能增加效益。

我们要脱离黑板经济学,不能把人简单地理解为单独的人、没有文化背景的人,不能把做生意的环境理解为有或者没有法律保障。

美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歧视弱势群体,政府威逼利诱反歧视,政府承担放贷风险。于是商业银行鼓励大家来借款,所有的银行都这么做,最后的结果就是次贷危机。次贷危机不是市场失败,而是政府的失败。

总结

经济学的基础是稀缺,稀缺必然导致歧视,歧视代价高的时候就会节制歧视,合理的歧视可以提高效率。

我的评论

虽说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是商品价格上下波动的决定因素是供需关系。说到底,稀缺其实还是那只“看不见的手”。人参、燕窝、冬虫夏草的营养价值根本就没有那么高,药用价值也有待验证,它们之所以那么贵,完全是因为稀缺。稀缺导致歧视、歧视也有代价、歧视也能提高效率,这三篇真是刷新了我的认知。如此看来,对于郭冬临在北京卫视春晚表演的小品中,不经意之间表现出来的对河南人的歧视,做为河南人,奉劝广大的河南网友们大可不必大惊小怪。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