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过去了,你会想到小时候的玩伴,想象他们的生活吗?

为什么会想写这篇文章我也说不太清楚,可能是想表达自己对小时候那些人和事的回忆,顺便听听小时候自己的心声!

大概是四五年前,我有试着去回想并写下了自己的小学以及玩得好的同伴们的美好回忆,但这个文档好像是我的凭空想象,任我翻篇了电脑每个盘和所有U盘都不存在,也许这只是我的空想,并没有写……

我好像不甘心也不愿意让这份独属我的童年,就这样只存在自己的记忆中,久而久之到被全部淡忘掉。


时间要回到了2006年,9岁的我跟着父母来到了广东。我父亲提前到东莞跟着一师傅学了2-3个月的烧烤手艺,后面物色了几处人流量还可以的摆摊位置,在附近租好了房,就把家乡的母亲和我接到樟洋。我弟那会还小,由奶奶在家帮忙照看。这是我第一次出省,晚上刚到住的地方就发现我的脚丫子两只完全肿了,属于是水土不服身体给的反应吧!

听父亲说,隔壁右转的房子住的就是村里大奶奶的妹妹一家人。按辈分关系称呼起来应该是叫姨奶奶(不确定是不是喊这个了),后来知道她的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都在这边工作,大女儿我叫东风阿姨,二儿子喊的猴子叔叔,再就是雪风阿姨是小女儿。

雪风阿姨是自由恋爱结婚也比较早,有两个儿子,不过都比我小。记忆中最开心的事,便是每次东风阿姨打麻将赢了钱,就会领着我们几个小屁孩到东莞樟木头去吃麦当劳,估计我在这时候就已经对麦当劳种下了喜欢的种子!长大后再吃到麦当劳,还是会时而涌现当时的那种喜悦之情。


话说远了,当时父亲为了方便摆摊,房子我们是住在一楼,有一个大点的客厅,卧室比客厅小一半多,再加上长条形的厨房旁边连着方形的小厕所。多余的印象也没了,依稀能想起面对这房子右手边,另一栋房子的一楼住着一对四川夫妻,他们有两个女儿,记不清是不是还有一个儿子。我一般是跟姐妹俩玩,姐姐人长的十分漂亮、白皙,但智力发育迟缓,记不清具体什么原由导致的她这个状态。她妹妹年龄是跟我相近的,小嘴很甜,还是个小馋嘴,时不时来我家蹭点吃。

紧接着再隔壁的一栋房子,也是一楼住着一对广东其他市的夫妻,他们的女儿也和我是朋友,名为杨(时间太久远了,我已经不确定时不时这个名字…),刚认识她那会应该是7岁左右。她也有一个妹妹,妹妹眼睛很大又透亮,很惹人喜爱。这么久都能记着广东人是出了名的爱喝汤,她们的母亲也是特别爱煲的各式各样汤。因为小女儿还很小,得照看小孩没能上班。她们的父亲好像是有一个中型装货的车,具体的工作我已记不清了…

外省过来的务工人员一般能进去就读的普遍是私立学校,自然我的同学、朋友大多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在这里我是从3年级读到了5年级上册,也就是2008年暑假结束。


关于学校的记忆是这样的,去学校的路上会经过两条笔直的马路,它们的中间横向插进来的好几条对向马路,于是走地下通道成为了我们学生唯一的选择。否则,就得走很远的路,到另一端口子可以直接走地面通过。可能我是数小区那片年纪最大的娃,大部分时候上学都是会由我领着阿姨的两个儿子,还有邻居妹妹一起。

通过了地下通道,再往前走就会看到右手边有好几个绿色的垃圾桶,时常会看到被遗弃的洋娃娃,很是可爱!但那时候流传在耳边这么一个说法,说是垃圾堆看到的那种玩具是被祭祀后扔掉的,是不干净还有邪气的东西,千万不要捡。“有鬼!有鬼!”这声音在心里叫喊,不得不既害怕又飞快的跑向前。


大家都爱靠着马路右边走,它边上是山,斜面冻了水泥小网格的防滑坡。当然马路的另一边,在放学时我们走的多,这一路基本上是被家家户户种了广州特有的红灯笼果实加上绿叶的树(三角梅),还会偶尔发现几棵含羞草,路过总忍不住去拍拍它们。

再往前走几分钟,就可以看到第一家小卖铺正对着校门口,外面挂满了摆满了文具、零食等;再往前拐过来就能看到它对面的另一家店铺;当然这里还有第三家,它跟第二家店在马路一边,离学校最近也是这里最小的一家铺子。三家店铺早上都会卖五毛钱的蛋炒饭、泡面、肠粉,还有大家都爱吃的鸡肉肠和火腿肠,每天早上会被学生包围的水泄不通,每家店的份量足够、味道也不错。


大概是在夏天放学的时候,附近本地的老婆婆就会坐在校门口树荫下,傍边摆着被泡沫箱包裹严实的好吃的,它的味道应该是被酸甜调味品浸泡过的一种果子,吃起来脆感很好又不涩。路过的同学们很容易被这限定美食给吸引住,口袋有零花钱的孩子,自然是心满意足的吃了起来。当然,口袋空空的同学甚至走远了,还会忍不住回头看看,又转回去低着头回家。

有段时间,上学路上多了一个不速之客,他头发邋遢且打着结,留着长发看不到全脸,一身穿了多少年颜色呈灰黑的衣裳,就是标准的流浪汉的形象。结果,没成想,有次放学就碰到他在地下通道,直接是坐在入口边的地上身体靠着墙。

我跟弟弟妹妹都害怕的不行,心理建设了很久还是带着他们往前走,屏住呼吸、脚步飞快的过去了,但这时回头一看发现还有个弟弟没敢过来。因为当时的这么一条道,并排走也只能3-4个人。

我再一次鼓起勇气,就在这时又看到一个家长和学生过来了,于是立马牵着弟弟跑了过来,就这样我们急匆匆的离开了这个比平时走的都久的通道。


长大后,我仍然会想起她们。先来说说,前两位朋友,三四年级的同伴同学。第一位名字是琦,湖北武汉人,她可一直是我们班上的年级第一,长长的头发通常是全部扎起来露出饱满的额头,眼睛明亮好看,印象中她妈妈对她管教的很严。第二位名字是桦,广东潮州人,很喜欢她的性格,高高瘦瘦的她。记得她说过家里人让师傅帮忙算过,自己五行中是缺木,所以她这个名字起的蛮扎实了。


属于我们三最开心的记忆,应该是每次周五放学。因为我们会存上几块钱,然后买上好吃的辣条、零食和冰爽汽水去琦琦家,因为她家离学校最近,路程不到十分钟,具体几楼已经不记得,只记得得爬楼。她家房间不大,卧室和客厅应该是一起的,我们围坐在铺满软垫的地板上,把零食从袋子里倒出来,各自打开饮料,喝着吃着,也会聊着班里的趣事。

家长普遍都不同意我们吃这些让人开心的垃圾食品,没办法,只能是偷偷的赶在她母亲下班前我们吃完,开窗透风,清理好现场遗留垃圾,然后就互相告别各自回家。对了,我们当时有个约定,就是18岁的时候(也就是高考完吧),在北京天安门相见!但,到了十八岁时,我也没有去赴约,不知道她们是否去了…


第三位朋友是我学习路上的点醒人,就叫她婷,广东河源人。当然她也是我同班同学,某一学期转校过来的学生。在这会我前面有介绍的两位朋友,都已经不在这个学校了…还是说说我跟婷的熟络到成为朋友吧!刚开始,她的到来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偶然一次放学发现,我们回家的路程轨迹基本一样,于是就聊了起来。后面才知道,她家和我家就间隔了几栋房子的距离,慢慢地就上下学一起走。

始终记得有一次跑过去找她玩,那是我第一次晚上去她家。她家住的也是一楼,用的是连卷门,后面知道住这里是她父亲搞了一个冷冻仓库,也是为了方便运输装卸。我偷偷的把脑袋探进她家去看,发现她正安静坐着一张小桌子前,低着头正看着课本,看了大概几分钟都是那么认真。这时没有打扰她,我灰溜溜的回到家也开始了我的学习。跟她聊天中,我知道了她父亲大学毕业,母亲是高中毕业。父母对她的学习都是主动的引导,每天回家后在写完布置的作业,晚饭后她会复习今天所学并提前预习课本,基本上每天都是如此。


不出所料,期中考试她一来就是全班第一,年级第一。当然,我也是有很惊人的进步,比如我英语单科第三名、全班第五名、还被评为了进步标兵,但好像班主任,是对我的成绩抱有怀疑的,具体她的行为我记不清了,但是我的内心还能感受到那时她的不相信。还能记得起我跟宇婷俩讨论,如果多年以后见面了我们怎么认出来彼此,“我的左臂上有一块小时候打疫苗时,因为后面没注意而发炎留了一块疤。”“我名字身份证上是林,不是玲。”我抢前回答着说。宇婷也说,“她的身份证上是雨,不是宇。”我们站在她家房子后面,吃着她家乡的特产柿饼,果肉很肥实,甜甜糯糯的,我很喜欢!

快乐的时光总是经不起推敲,被父亲告知下学期我们就要搬家了。我跟婷是怎么告别的,已经完全记不得了…


因为08年的经济危机,是的你没听错,那会我们待的那个地方算是东莞玩具厂聚集处,随便出去逛逛都可以捡到很多小玩具,应该都是出口国外的。经济的大萧条,大几千工人的大厂就这么一个接一个的倒闭了,当时来了很多不同省份电视台的记者和车子、加上猝不及防失业的工人都堵满了厂门口的马路上,爱瞎凑热闹的我也是好奇心驱使,到处看到处跑。

这件事情的发生,给父母的摆摊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就这样我也没来及适应,我就得跟身边的大家分别了…


十多年过去了,还是会想起来我的朋友伙伴们,因为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或者说就算有大部分也更换了。当时的qq我也很后面才有账号,因为不记得密码也就再也没登上过了。

我写下这些文字,有缘分的话,或许能被认识她们的熟人或朋友看到后分享给本人,也是我的一份幸运。

当然,没能看到也没关系,就当是我的文字一份牵挂。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