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娘家人”让基层干部“放手博”

       基层干部身处工作一线,直接面对群众的各种需求和复杂问题,工作中往往面临着任务重、压力大、头绪多等“难”与“苦”。组织要为干部担当,当好“娘家人”,关键在于“走心”换“贴心”、“实招”聚“干劲”,既要看见基层干部的“难”与“苦”,更要通过精准化、常态化的关心关爱,让基层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放手博”,在一线干事创业的底气更足、劲头更旺。

       做“知冷知热的贴心人”,把“理解”刻进心坎里,让基层干部“被看见”。基层干部的“难”,藏在“连轴转”的日常里,政策落地要“掰开揉碎”讲给群众听,矛盾调解要“磨破嘴皮”两头劝,防汛抗旱、防疫排查等急难险重任务,更是“脚不沾地”连轴转,常常是“顾了大家忘了小家”。“娘家人”沉下去感知这份不易,不能局限于办公室内的主观判断,要深入田间地头、村口巷尾,与基层干部“同坐一条板凳”“同进一块田地”,为干部创造放下顾虑的表达环境,通过“面对面”座谈、“一对一”访谈,让基层干部敢说“苦水”、愿讲“困惑”。要针对不同群体精准关注,对新入职的年轻干部侧重了解适应情况,对扎根一线多年的老党员侧重关心家庭困难,让基层干部切实感受到“有人听、有人懂”的温暖。要将关心落到实处,建立“需求清单”机制,对基层干部反映的子女入学、家人就医等实际问题,主动对接教育、卫健等相关部门,逐项跟踪协调,让基层干部真切感受到“辛苦有人懂、奉献有所值”,放下“心理包袱”,敞开心扉投入工作。

       做“敢于撑腰的主心骨”,把“保障”落到实处,让基层干部“敢作为”。基层干部的“怕”,更多源于“权责不对等”的压力,有时因探索创新出现失误,担心被问责、受处分,导致“多干多错、少干少错”的心态蔓延。“娘家人”为担当者“撑腰鼓劲”,关键要织密制度“防护网”,健全“容错机制”,细化“三个区分开来”的具体情形,从动机、程序、后果等维度明确“探索性失误”与“违纪违法”的界限,让基层干部清晰知晓“底线在哪里、红线不能碰”。要对基层干部因政策衔接不畅、客观条件限制等导致的工作失误,第一时间介入调查,通过情况通报、会议说明等方式为干部澄清正名,消除负面影响。要建立“权益保障绿色通道”,对基层干部遭遇的不实举报,在规定时间内启动核查程序,用事实说话还干部清白,对工作中产生的负面情绪,安排专业人员开展“一对一”心理疏导,组织相关活动帮助释放压力,让基层干部感受到“组织是坚强后盾”,打破“怕出错”的顾虑,有勇气在一线“啃硬骨头”、涉“险滩”。

       做“赋能成长的引路人”,把“动力”激发出来,让基层干部“有奔头”。基层干部的“倦”,时常源于“成长天花板”的局限,长期在一线埋头实干,面对系统培训不足、晋升渠道不畅通等困境,易产生“本领恐慌”“熬日子”心态,干事热情逐渐消退。“娘家人”当好“引路人”,要针对基层干部的能力弱项开展“订单式”培训,邀请经验丰富的基层骨干及专业人才,通过多形式教学,传授群众工作技巧、数字化工具应用等技能,帮助基层干部提升推动发展能力。要建立“基层干部库”,按照“政治素质硬、群众口碑好、工作实绩优”的标准,将扎根一线、表现突出的干部纳入重点培养对象,通过安排到急难险重岗位轮岗交流,参与重大项目实施等方式“压担子”,让基层干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要打通“上升通道”,在评先评优、晋升提拔中向基层倾斜,在干部选拔中提高具有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让“干得好”的干部“升得快”,让基层干部看到“干有盼头”,通过“被关爱”的价值感激发内生动力,以更饱满的状态投身基层、服务群众。(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委组织部 李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