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韩愈在其《师说》一文中所阐述的师之定义。作为教师其主要职责便是 ‘传道’‘授业’‘解惑’。能把这三点如是的传授给学生也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伟业。教师更是塑造人格发展的耕耘者,一个好的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导致现在很多家长认老师。认为好的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这里我们不排除这个观点,老话说:名师出高徒,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我想这个理论还是有一定的实践意义的。老师差距的不同对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的确有着不一样的成绩。我记得在我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就有感受过这种教师对于孩子的影响。

你的梦就是我的梦

      那是在15年的春季,学校来了一位老教师,根据校长的介绍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让我对这个德高望重有了新的见解。刚来之际我们同一个科组,同一个年级,学校把本年级最好的一个班,分配了给这位老师带,可是经过一学期的时间。他硬是把这个把从第一拉倒了第一。我们很多同事都在为学生感到惋惜,多好的苗子啊。硬是给浪费了,那时候我记得每个月都有统一的单元测试。试卷都是提前给到老师的。所以每次都需要老师去组长那里拿试卷,可是每次到他去拿的时候,他也不点数量抄起一叠就走。最后导致他有剩余的,我们就差的太远。没办法谁让人家资格老了,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个资格老后面让他改了教数学班主任的职位也给换了。他把试卷拿去当作业写了,即没有打分也没有批改。这就引起了家长的投诉,学校被迫换了学科。这一换把我给害惨了。那时候我班还算是不错的班级,可能学校也是基于这一点。把这位“老教师”分到了我班,之前我班在习惯上一直都是很好的。至从换了这位老师后,学生开始了说脏话,上课也喜欢扯一些与课堂不相关的事,对于孩子的学习是有很大影响的。家长方面也还好毕竟还有我在,但是我的工作量就大了很多了。后面也正是因为这位老教师的不良作风,让我来了个鱼死网破。我和他都离开了学校。事情给了那么多年,以前的同事偶尔还会问我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会不会忍下去。我也很肯定的告诉他,不管是什么时候我都不会做坑骗学生的事,如果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我还是那么做,这是教育赋予我们的责任。

      经过这件事我每年也在思考自己的教学问题,我也深刻问自己有没有偏离教育的本心,但是要做到完全为了孩子,就得站到家长的角度考虑。但是站到家长的角度有时候就会和学校相对立。这个也是我们作为教师最大的矛盾,有时候我也会想着做一个科任老师多好啊,不用为了学校的政策和家长对立,只需要一心一意的搞好教学就行了。但是每次当我有这种想法的时候,我就想到了我的第一任班级的那位老教师。一想到他,我的这种,做科任教师的想法就烟消云散了。如果孩子都遇到那样的班主任还是牺牲我去吧,不敢说把孩子教育到什么高度,至少可以保证不想下落吧。求稳还是可以的,所以我多年来的教育坚持就是:就算我不能改变你什么,但是我至少要保证孩子不会变坏。这也是我对家长的承诺,不能像其他老师说的那样:家长你放心,有我在你的孩子成长绝对没问题。类似于这种话语我是不敢说的。

      虽然我是做教育的,但是也不敢说我就绝对能搞定每一位学生,学生的有着无限的可能性。有些事是不受教师所控制的,人家说: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如果你对家长把话说满了,当你真正有问题的时候就不好下台了。我们要意识到一位母亲的咆哮我们是就招架不住的。这种事我想很多老师都应该经历过,就连李镇西老师都遇到过这种家长更何况是我们这种教育的大环境之下。

      作为教师的我们除了要防止学生的不良行为产生,还要留意班中的一两个家长,说不定哪天你就会收到一封投诉信,说不定哪天校长就请你去喝茶了。可能有些老师收到品茶通知,第一反应及时赶紧反思自己最近有什么工作纰漏,紧接着就是如何面对领导的责问,在这之间一定要想想好一番托词。在这点上我们和学生的心理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是学说这样说了我们也许会体谅,但是和领导说了是没有用的。所以如果你想打感情牌的首要条件是,你和所面对的人之间要有感情的存在。我们与学生之间是有的,毕竟是朝夕相处的就算是块石头不是说也能捂热乎嘛。

     

生活中我们要有一个常事就是当面对领导的时候你要有担当的精神,不管他说什么你都说我注意,我尽力去完成。这样让他说两句就好了,我就是这么一个人贡献吧还是和有的但是给领导惹的事也有,所以有时候我觉得我就和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一样。立功不少领导对我有意见的也有,我的直属领导教导主任就长期找我谈话,总是说我喜欢搞独立,教学上的独立。因为很多我认为没必要做的我的觉得是在浪费时间。但是事实上证明我的这种做法是有效的。每次和领导谈话我也提些建议,但是都被贯于不听话的帽子。我们教导主任就长期对我说,朱老师要按照学校安排进行,要服从安排。但是我倒觉得我也没有做过违背学校的意愿的事,只是在方式上可能有些不一样,不过在每次取得成就的时候我就是好老师了,又是大家口中的优秀老师了。所以我在领导心里一直都是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所以有时候有老师会问我在学校中是属于那一派,我也说我是属于中间那一派。一般来说中间的就是腹背受敌,但是我目前还没有处于这个环境,可能是因为我还有价值吧。所以在工作中要想做的不迁就。就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有独断独行的本事,不过违背学校的事就不要去做了。这里提升自己不是让你和学校对着干,只是说当你有价值后,你可以偶尔站在学生的角度提一两个问题,只要做的不过分又对学校的整体是有效益的事,偶尔不合群领导也是不会与之计较的。如果得到学校的认可与支持更好,我就是缺乏这方面的能力。

看到的希望
不舍的情分

      教育不是某一个人的事,也不是某一时期的事。教育是人类精神文化的支柱,大环境是教育得分催化剂,教育背景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从而达到教育的共识,教育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卢梭在其名著《爱弥儿》中也说道:“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