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入门好书

如果你想买一辆汽车,面对网络上关于各个汽车品牌各个型号的铺天盖地的评价,你会怎么选择?

如果专家预测房价已经处于底部阶段,现在是买房的大好时机,你是会相信还是质疑?

如果你所在的小区业委会提议对小区内停车实行收费政策,以改善“停车难”的问题,你是支持还是反对?

……

一旦生活中有人让你对这些问题发表观点,你是会立刻给出答案,还是会在对所有假设、理由以及证据提出若干批判性问题之后作出比较理性的决定?我想倾向于前者这种“快思考”模式的人一定不在少数,毕竟“慢思考”是要花费很多心思和精力的,而在这样一个信息泛滥了的时代,懒得思考已成为一种常态。

《学会提问》这本书就是针对上述处境给出的意见建议和行动指导,读来深受震撼,原来我们所习以为常的论证中会隐藏着如此多的谬误和陷阱。我开始深刻反思自己的思维模式,也强烈意识到“作出评价或给出结论之前要等一等”这句话的重要性,灵活运用书中罗列的各个批判性问题,你就能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看清世界的“真面目”。

书中的干货有很多,我整理了最让我有启发的三点,分享给大家。

第一点是关于写作和发言的,当我们要就某一具体事物写一篇论述文时,总是倾向于描述、分析、总结和评价它,这样会让读者找不到我们的观点,一个比较好的方式是将提示信息表述成一个特定问题,比如将“就你最喜欢的电子游戏,写一篇论述文”这样的提示信息表述成“是什么让我最喜欢的电子游戏《魔兽世界》成为一款了不起的游戏?”针对这一论题收集资料,确认论点,再进行详实有力的论证,文章结构会更清晰明了,读者或听众也才能够更不费力地识别我们的论点。

关于写作还有一个观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准备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利用互联网”,我个人是被应试教育洗脑严重,写作大部分时候对我来说就像正式考试一样,如果一旦上网检索了,就会被判定为作弊,只有当下我脑袋中的知识和想法才是文章所有的素材来源。事实上谁也没有给我提这样的要求,是我自己将思维固化了,从网络上检索信息只是一个收集的过程,不是全盘接受,而是要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结合我们的论题,用自己的话将论点表述出来。不是只要参考了别人的观点就是“抄袭”,能够“披沙拣金”,有条理、清晰地论证一个论题不也是写作的一大价值吗?

第二点是一定要关注表达内容中意思不明确的词或短语。很多时候我们在与他人交流时会鸡同鸭讲,这是因为某些关键的词或短语存在歧义,而我们很容易就忽略了它们,当遇到含糊其辞或者模棱两可的表达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提出问题,让对方意识到自己有义务去进一步解释它们,只有消除了歧义,双方才能更好地在一个频道上沟通交流。

第三点是认识到价值倾向对所持立场的重大影响。当我们和别人意见不一致时,我们通常会断定我们秉持的价值观不一样,其实不然,我们很可能拥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只是对价值观的排序不同。也就是说,能让你对一个规定性问题做出与别人不一样回答的,是你对所持的特定价值观的相对认同度。因此,在论争中,一定要注意是哪几个价值观发生了冲突,并且,当你选择了一种价值偏好,如果这种偏好对论证影响重大,那么,对价值偏好也要进行论证,解释选择它的理由。

当我们写作时,也要仔细辩证价值观偏好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论证不仅可以使文章分析更严谨、更全面,还会反推着我们去认真思考我们所持立场背后的价值观,认识到哪些价值观对我们而言是更重要的。深入挖掘自己的价值偏好,会让我们更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是如何看待世界的。

读完《学会提问》这本书,我意识到批判性思维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但是知道不等于做到,要真正成为一个批判性思维者,一定要付诸行动,将批判性思维变成一种思维习惯,期待在不断实践之后,我们都能从学到的这一技能中受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