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再读】一部有血有肉,从近代走到共和的小说———《走向共和》

每周推荐一本书,让我们一起更好的见识世界的深度与广度。

【写在开始】

写这个的初衷

是想推荐一些看过一遍还想再读的书

特别是在现在网络化的时代

看书的时间远低于浏览网页

回归一些经典

探寻一些著作

找到一些新的思维方式

如果可以,将我们从手机中唤醒

我更希望

当我们浏览屏幕时,

希望界面里是无穷的知识之海。


图片发自简书App


——————————————————————

  这次推荐的书是一本历史类的书籍。


图片发自简书App


  啃史学研究类书的除了做学问的便是热衷自虐的天才们,在此略过略过。闲来无事读读历史,除了二十四史等史料书籍之外,历史小说也是不少人的选择。

  提到历史类小说,诸位脑中闪过的第一本书是什么?

让我猜一猜:

是《明朝那些事儿》?

是《唐朝那些事儿》?

还是这个事儿那个事儿??(反正是各种事儿....)

再往网络小说那边走走———

是《临高启明》?

还是各种穿越小说?

 

——————————————————————

  好了好了,

  历史类小说,我先推荐这部书。

 

  《走向共和》(上中下)

 

 

至于为什么第一期上来就推荐这本,当然是因为它———好!看!啊!

《走向共和》是部挺有意思的书。这部书评价不错,后来改编成电视剧《走向共和》,播出后评价高到破纪录,如果2003年看过的人运气好,毕竟只播了一次。(至于原因我们后面讲)

这部书主要讲述了甲午海战前夕到民国初立这段时间纷乱的历史。

内容全是白话,简单易懂。看书中人物对话,和看小说一样(不对,就是一部小说)

记得看这部书的时候,三部一口气看完,好像很久没有过这种感觉了。

书里面的人物有血有肉,也还原了大部分人物,可信度还是在的。看完之后对一些人物的印象也有所改观。

在本书里,还原了一个当时的环境,并且无所保留的展示出来。

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制度不完善,依靠人治,任何人都可以凭喜好对一件事横加干涉:处心积虑想办个银行,李莲英轻描淡写几句话,就拉垮了几个月的筹备;铁路的建与不建,也只看慈禧的喜好和与否;就设置警察的问题,袁世凯也要上下处理好,办件什么事,即使位高如李鸿章,也要上上下下全部打点好。

书中对于小人和书生的也梳理的很有趣。

沈玉英说:"要是一个痞子也当上了皇帝……"

作为袁世凯的妻室,她这句话是对袁世凯所说,袁世凯的回应:"那才是真的有理想有抱负!"

康梁上书,并且与光绪商讨变法,慈禧当初也是同意的,甚至是支持,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认为变法是要革了自己,从而转变态度。

这些度与度也很有趣。

更应了上面所说,一件事的成败,可以由人的喜好改变,即使它是好的。

一切由于缺乏制度。

本书在这处以及人的塑造和描写上很好,看得到人物的得意,看得到人物的难处看得到人物的长处与不足;塑造的入情入理。

康梁作为革命先驱,康接触过西方文化,去日本后一心想着变法,竟然到最后还坚持着要匡扶清室;袁世凯有能力会办事,然而纳了不少姨太太,政治上也没少用手段。

每个人物都有他可贵的一面,又有他的局限,结合当时的环境尤为真实。

即使是正面人物如康有为,梁启超,甚至革命先驱人物,也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和思想局限。

所以电视剧上映一遍就下架的原因,也就不足为奇了。

也正因局限的衬托,书中体现的人物积极一面精神也更难能可贵。

作为一部单纯的小说

它很棒

作为一部历史学性质的书

它也及格了

把人物写活

那些仿佛还活着的人物

等你去看他们

下面是两张书中的截图可以看一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如上。

                                          文/十方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