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在《庄子.达生》中讲了一个老汉粘蝉的故事。
原文是这样的: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啁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文就是:孔子前往楚国,路过一片树林,看到一个驼背老人,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正在粘知了。老人的技术非常娴熟,只要是他想粘的知了,没有一个能逃脱的,就好像信手拾来一样轻而易举。孔子惊奇地说:“您的技术这么巧妙,大概有什么方法吧!”驼背老人说:“我的确是有方法的。夏季五六月粘知了的时候,如果能够在竹竿的顶上放两枚球而不让球掉下来,粘的时候知了就很少能够逃脱;如果放三枚不掉下来,十只知了就只能逃脱一只;如果放五枚不掉下来,粘知了就像用手拾东西那么容易了。你看我站在这里,就如木桩一样稳稳当当;我举起手臂,就跟枯树枝一样纹丝不动;尽管身边天地广阔无边,世间万物五光十色,而我的眼睛里只有知了的翅膀。外界的什么东西都不能分散我的注意力,都影响不了我对知了翅膀的关注,怎么会粘不到知了呢?”孔子听了,回头对弟子说:“专心致专,本领就可以练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这就是驼背老人所说的道理啊!”
庄子是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能够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就可以掌握一门过硬的本领。
读到这个故事,我还想起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卖油翁》的故事,这是宋代大学问家欧阳修为我们讲述的。故事说,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着这一点自夸。一次,他正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久久地不离去。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不过微微地点点头赞许这情况。 陈尧咨问道:“你也会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不也很精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陈尧咨听后愤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武艺!”老翁说:“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可懂得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过一个葫芦立放在地上,用铜钱盖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杓子把油倒进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老人说:“我这点手艺也没有什么别的奥秘,只是手熟罢了。”陈尧咨见此,只好笑着将老翁打发走了。
两个老头,一个专心致志,一个“我亦无他,惟手熟尔”,都说明一个道理:简单的事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用心做,你就是赢家。所以,努力不是为了超越别人,而是给自己一个交代,美好的东西从不轻易获得,成功靠的不是豪言壮语,而是脚踏实地的专注和努力!
记得有一位大咖说,年轻人要持续不懈地努力,不要认为自己很聪明,今天搞搞这个,明天搞搞那个,可能青春就荒废了,能力是有限的,扎扎实实认定只做一件事情,可能就会取得成功。
这对我们在简书上,为什么参加日更活动,为什么注重选择固定的写作方向,会不会有所启示呢?
同样对我们的人生是不是也有所启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