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字学习千字文之九 云腾致雨


云(yún),云在古文中云和雲的含义是不同的,云表示说话的意思,我们常见子曰诗云等典型的古文用法,而千字文代表云朵的意思是用雲字,汉字简化后归并了。《说文解字》“山川气也。从雨,云象雲回转形。古文,省雨。王分切。”从这个解释看雲字兼有形声、会意。

云朵就是大地上升腾的水蒸气组成的。《辞海》中的解释:“悬浮在空中由水滴或(和)冰晶组成的可见聚集体。底部不接触地面。按云底的高度不同,一般可分为高云、中云和低云三族。外形成层、成块,或呈波状。云状演变常能表明大气结构情况和天气的变化。”

我们来看字形演变,甲骨文的云字是没有雨字头的,就是弯曲回转的云朵象形,所以云和雲的初文是一致。可能是因为冬天寒冷的时候,人们说话就会冒白气,象吞云吐雾的样子,古人就把云借用为说话的意思,而后人为了区分说话和云朵的不同含义,就新造了个雲字来表示云朵的意思,因为云冷凝会下雨,雨水蒸发又变成云,雨这个义符用得十分精妙。简化汉字的归并,让我们又回到了初文时期。


腾(téng),《说文解字》“传(zhuàn)也。从马,

(zhèn)声。一曰,騰,犗马也。徒登切。”形声字,许慎收集了腾字的两个意思,犗马就是骟马,指被阉割的马,但是《增韵》说凡畜健强者曰犗。可见古文中这个释义存在争议,不过这个用法很少见的,现代汉语更没有这个意思了。传,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车曰驲,曰传。马曰驿,曰遽。”这是古代用马车快速传递人或物的意思,是古代一种快速交通方案,一般用于传递重要文书、物品,或专送有紧急公务的官员,《左传》中我们可以见到退休官员也能用传。所以腾的本义是指一种古代快递,因为快递需要速度,所以引申出了奔驰、奔腾的意思,马匹奔腾就会四足离地跳跃,就有了跳跃、腾跃的意思,跳跃就会升高,因而有了上升、腾空的意思,这就是千字文中的意思了。

腾的字形,我们现在最早可以追溯到睡虎地秦简,就是很明显上面朕下面马的字形。


致(zhì),《说文解字》“送诣也。从夊(suī),从至。陟利切。”许慎认为是会意字,其实是会意兼形声,可以表示成,从夊从至,至又声。致的本意是送到,夊是缓慢行走的意思,甲骨文中,夊的字形象人的两脚被绳子绊住,象征着人拖着重物行走的意思,篆书字形其实也差不多。而至是典型的会意字,甲骨文字形象一支箭插到地上,篆书字形许慎解释为飞鸟落地,反正都是事物到达的意思。

这里致的意思是由本义送达,引申而出的引来、招致的意思,在《辞海》中第四条“招引,引来。”这里我们其实要特别注意,攵(pū)夂(zhǐ)夊三个易混淆的部首,所以致的字形其实是由至夊组成的,只是简化汉字后混用了攵字的反文旁,解释字意时反而引起了麻烦。


雨(yǔ),《说文解字》“水从云下也。一象天,冂(jiōng)象云,水霝(líng)其间也。王矩切。”雨的甲骨文字形就是很明显的象形字,象天上零落而下的水滴,虽然历经字体演变,线条有所变化,总体字形还是能看出点象形意味的。我们来看《辞海》的解释。“云中降落的液体水滴。主要由云中冰晶或雪粒因水汽转移、碰撞、合并等作用,不断增大到上升气流无力支持时,下降融化而成。也有由液体水滴直接增大下降而成的。雨滴直径约0.1—7毫米(包括毛毛雨滴)。”雨字的古今词义变化不大,大都指雨滴,或者是当动词用,表示雨雪等降落。

云腾致雨的语序还是有倒装的成份,应该是腾云致雨,升腾的水蒸气凝聚成云,最后导致了降雨。这表明古人早就明白了水在大气圈中的循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