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自己舞台的焦点

 不知各位是否有这样的精力。当明确你看指定人或者有自己的合照时,芸芸众人中我们一定第一聚焦于指定的人或者自己。这说明,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舞台的焦点。

    今天碰到了一个学生尤其如此。晨因为讲话的原因被我调到了单人单桌。晨是这样一个学生:有热情,爆发力强,和班级女生有短暂恋爱史,分手后沉溺于痛苦不能自拔,经常在反悔承诺中徘徊。

    我们的冲突起于晨的一次调位。周二要市导检查,晨说自己学习不太跟得上,坐后面会拖班级后腿,可否找个同学应应急,帮衬一下。想想为学校,为班级着想,我也就同意了。周三要换位时,晨突然耍起情绪,说需要一个同桌,要不学不下去了。因为照顾到分组,我没同意。晨晚上自习就趴着睡觉。放学前找他谈了,也接受了。第二天一早,因为另一小组调整的需要,我给晨调了位,但是换了个组,晨立刻又耍起脾气来,数学晨练又不做了。

  下课后,我找到晨说明原因。晨开始和我开始了无限循环的冲突。他要调我不同意~他不想调时我又调~我是故意针对他。我的说法是他要调因为某些原因不成行~有机会调了他又不调。我们的交流始终处在一个频道上。

    我和晨交流如下:1.晨是班级的四十分之一,有要求我会考虑,但是不一定能非常契合的满足,因为还有其他一些同学要考虑。

  2.有问题贵在沟通和相互理解。一味按自己的想法来,包括我们俩,不是解决之道。

    家长叫来了,发现了一些问题。家长说最多的话是:他就这样,我能怎么办呢。他只要不怎么怎么样就好。他都这样了,想想也没什么,随他了。他又开始保证了,保证下次考好。父母面对孩子我看书了,只是没看要求的书,因为我看不见,因为不知道今天星期几的说辞时是默然应允。

  我发现,家长作为监督的权利是失控的。孩子的舞台焦点感很强,迫切地需要他一直是舞台的焦点。这样的情况在家是可以的,可是,在学校呢?在四十分之一的班级呢?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舞台的焦点,都有关注自己,受人关注的权利。不能因为父母的放纵而始终是舞台的焦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