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交通感受 之 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

我去美国自驾游了一趟,短短一周的时间,体验了美国的交通系统,对比在国内驾驶的经验,有几点感受,由此也得到了一些管理上的启示,和大家分享下。

交通系统是典型的看板系统,通过线路和规则的设计提升流动性,缩短通行时间,确保安全性。通俗说就是开得顺,事故少。

先关注安全性,从我此行最突出的一个感受说起:

国内开车很多时候要自己决策,在美国守规则就好。

Stop Ahead

下飞机租到车后往酒店开,一路有灯的路口很少,但距离路口几十米有个Stop Ahead标志,要求车辆在路口线前完全静止(不只是减速),左右看过才能通过。即使老远看各方向都没车,也要停下来,不仅因为被抓就惨了,而且路人看你的眼神也会成惊讶状。

有一次在路口差点难倒我,当时4个方向都有停车,我也停了下来,看到一辆车经过路口后另一个方向的车启动了,同一时间只有一辆车在路口内走,那我该第几个通过呢?正疑惑着呢,斜方一位司机向我摆手,示意轮到我了,我才匆忙开过路口。回头想想应该是按照你到达路口的顺序通过路口,而我当时压根没留意哪几辆车是先于我到达路口的。下次经过路口时我就开始注意各方向都有哪几辆车,我是第几个,...

体会到其中的规则了吧,正是因为有这些规则,在交通量不大的路口才不需要红绿灯,而是在地面画Stop标志就行了,同时确保了安全性。

还有更土的办法,在路口立一个假的红绿灯,相当于在各方向都画了Stop标志,好土对不对。我也发现,有的路口有灯,但没多少车,结果灯被布罩起来的,嗯,这也相当于路口各方向都有Stop标记,老美真会省钱,感受上红绿灯比国内少很多......

有的路口只有两个方向有Stop标志,没有Stop标志的另外两个方向车辆可以全速通过。我一开始不习惯,快到路口时即使没看到Stop Ahead也会减慢车速,后来就不担心了,全速通过。再窄小的山路都有这个标志,这也保证了山路行驶的速度。

思考和启示

一个普通的十字路口,就有程度不同的几种控制方法:红绿灯,假红绿灯,四方向Stop,双方向Stop,结合规则在通过性和安全性间达成了平衡。

在国内,如果路口没灯,怎么过,要不要跟前车蹭上去,往往要自己判断,很多时候是需要勇气的。规则不够细,且未成为共识,也没有路人“眼神执法”。

美国路口这样的设计有什么优势呢?我认为是安全性,利用规则共识取代了自行判断。关于安全,我无意中听到一个数据,每万人的交通事故死亡率中国是美国的6倍,这很可怕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开车地之一。

回到交付项目

在交付项目中我们也追求安全性,也就是高质量。我观察到的交付项目中往往缺少达成共识的团队规则,表现是个人做决策时信息少,没有共识的判断标准,凭感觉决策后面该做什么、问题要不要升级处理,就像是在国内开车。

要注意这里的团队规则是指起到帮助现场决策作用的规则,而不是徒增压力的规定。比如“每个人的并行工作不超过3个”属于我所说的规则,而“生产缺陷必须要在8小时内修复”则不是。因为前者为团队决策什么时候开始新工作,要不要升级处理突如其来的要求提供了明确指导,而后者只增加了压力。看板非常适合承载这些规则。

缺少达成共识的规则,团队在压力下极易行为变形,质量下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城市交通问题是全世界城市的共同问题 目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对高品质出行的需求猛...
    颠覆五感阅读 5,851评论 1 1
  • 给那些正要考试的人,提前看看别人怎么fail的 1:没有启动发动机就换挡,放handbraker出发—立即fail...
    YolandaYanyoyo阅读 5,776评论 0 1
  • 前言 原本不是路,走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路。 原本该守的规矩,守得人少了也就变的可有可无。 如果我们不是多数人,那么...
    时下青年阅读 3,474评论 0 1
  • 俊疾山下,凡女素素,因误救天族太子夜华君,从而收获了一场飞入云端的爱情。这故事多么像现实中灰姑娘遇到了白马...
    美人家阅读 1,163评论 0 0
  • 有了宝宝,出门总是用打车软件小U叫车,用了几次,都很方便,而且非常便宜…今天来接我们的是一辆漂亮的小红车,司机是个...
    VickyckyLee阅读 1,50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