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天才

提起梵高,就觉得是个悲剧的天才。

他的才华生前无人能懂,炙热的感情只能倾注在画作中。

超前于时代的才华只能收获世人的误解和冷漠。生后极尽荣耀又有什么用呢?他永远感受不到。所以一直不羡慕他,哪怕有耀眼的成就。

可是他的性格如此,天赋如此,所以一切都是注定的。或许没有痛苦,他也创作不出不朽的画作,痛苦也许是灵感的来源。

看过很多次梵高的展览,只感觉到强烈的对冲色彩。

在一次感映画展上,看到了传统的梵高临摹画,看到了他的照片和名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就是向日葵。”“我要用自己的画笔去感受他人,我希望他们会说自己心灵深处能轻柔地感受到。”

还看到感映画:巨大的屏幕围了一圈,上面循环放映梵高各个时期的画作,地上还有两块屏幕,都是不停变化的画作,配上相应的钢琴曲,真是十分震撼。

尤其是《星空》,先开始是星星点点的小星星,然后是一片混沌的星空。

前不久又看了《小顾聊绘画》,详细讲述了梵高的悲惨经历和内心感悟。

“希望所有人都能看到我的画,并能够通过我的画感受我的内心”,这样的心声真能打动人。

而他的画作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强烈,强烈体现在他厚重的笔触上,那些颜料似乎不是用笔涂上去的,而是直接挤到画布上的。

比别人多一倍的颜料,可以给人莫名其妙的立体感。

最近上映的《至爱梵高》更是让人期待,于是和好友一起去影院观看。

工作日的下午,观众甚少,等同包场。全片用油画呈现,是全球首部油画风格动画长片,算是一大创新了。

整个影厅,梵高的画在银幕上恣意流动,而四周,是空荡荡的黑暗。

动起来的油画质感,看起来总让人不那么习惯,有些头晕的感觉。不过,很快就适应了。

悲催的是,定时午休的习惯让我昏昏欲睡,不停地和自己浓烈的睡意做斗争,睡睡醒醒,影片看得也断断续续。但是,就是这样的观影过程,也让我感受到这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影片从梵高去世讲起,由一个邮差的儿子送信开始,为把梵高生前的一封信送到收信人手中而踏上了寻找画家生活轨迹的旅程,遍历了梵高去世前生活过的每一个地方,接触的每一个人。

从这些人的口中,慢慢勾画了一个敏感、纯粹、善良、悲悯的梵高。

这个切入点很巧妙,梵高原作用彩色表现,用真人演绎并作画补充了原作的其他动图,不是梵高原作的部分用黑白油画表现,有点悬疑片的味道:梵高是自杀还是他杀?他弟弟是因为梅毒去世?他喜欢医生的女儿?留给观众无尽的猜想。


而影片结尾的部分,用缓缓流淌的音乐和静静讲述的话语道出梵高这个不被人理解的天才的心声,让人忍不住潸然泪下:

那个活在黑暗和怀疑里的梵高,是否有点触动我们的内心,有点感同身受的共鸣?某个时刻,我们是否也曾经历这样的痛苦?

而一个一生经历这一切的人,即使备受冷落,在困苦中挣扎,依然目光灿烂,笔端炽热而澎湃。身处黑暗,心中也有一轮太阳。

所以他钟爱向日葵。热烈的金黄,怒放的线条,在他的画里,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更是带有原始欲望的生命体。这种生命力支撑着梵高,让他在孤独境地里坚持,将其提炼为一幅幅经典名作。

而这部影片的背后,是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800多封信件。

从信件中,我们可以一窥梵高的所思所想:

“当我画一个太阳,我希望人们感觉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正在发出骇人的光热巨浪。”

“当我画一片麦田,我希望人们感觉到原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

“当我画一棵苹果树,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苹果皮撑开,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果实奋进。”

“当我画一个男人,我就要画出他滔滔的一生。”

“如果生活中不再有某种无限的、深刻的、真实的东西,我不再眷恋人间……”

在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梵高娓娓述说着自己对艺术的独特见解、自己在艺术探索中的孤独寂寥,字里行间更渗透着浓浓的兄弟间的手足之情……

正是这些信件,让我们走近这个屡遭挫折、备尝艰辛的天才悲剧的一生。

悲剧更能打动人心,所以喜欢看悲剧,但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喜剧,做一个幸福的平凡人,而不是痛苦的天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