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交流感受的地方

刘晓飞  坚持分享第976天  焦点网络中十期

伊川焦点团队分享第39天

读书笔记《为何家会伤人》

任何看似荒诞的事情背后,都有它最真切的原因。如果你觉得它荒诞,那很可能是因为你不理解它。”

“发生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我继续说下去,“感受远比所谓的事实更重要,而在家庭中,理解并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最重要的。

一些人之所以喜欢评价,是因为他们学来了父母对自己的交流方式。父母要指点孩子,告诉孩子什么地方做得对什么地方做得不对。但是,这是一种“我行,你不行”的关系模式,如果一个喜欢“我行,你不行”的人正好碰上“我不行,你行”的配偶,两个人的关系就会丝丝入扣,也会达成一种平衡。但是,如果对方不认为“我不行”,那么这种关系就会触礁。并且,急于评价的人着眼点也是“解决问题”,而不是“交流感受”。

“交流感受”才是配偶、密友等亲密关系进行绝大多数沟通的目的。

当配偶诉苦时,我们也容易出主意,因为我们容易认为,配偶遇到了问题,需要我们帮助。但实际上,配偶是想交流感受。这种思维上的错位也会惹出很多不愉快。

心理学家徐浩渊博士在《我们都有心理伤痕》一书中举到了这样一个例子:

    妻:累死我了,一下午谈了三批客户,最后那个女的,挑三拣四,不懂装懂,烦死人了。

    夫:别理她,跟那种人生气,不值得。(提建议)

    妻:那哪儿行啊!顾客是上帝,是我的衣食父母!(觉得丈夫不理解她,烦躁)

    夫:那就换个活儿呗!(接着提建议)

    妻:你说得倒容易,现在找份工作多难啊!甭管怎么样,每个月我还能拿回家三千多块。都像你的活儿,是轻松,可是每个月那几百块钱够谁花呀?眼看涛涛就要上大学了,每年的学费就万把块吧?!

    (觉得委屈,丈夫不理解,还说风凉话,开始抱怨)

    夫:嘿,你这个人怎么不识好歹?人家想帮帮你,怎么冲我来了?(也动气了)

    妻:帮我?你要是有本事,像隔壁小萍丈夫那样,每月挣个三五万就真的帮我了。

    夫:看着别人好,和他过去!不就是那几个臭钱吗?有什么了不起?

    这是一次糟糕的沟通,妻子只是想倒倒苦水,但丈夫把“苦水”当成问题,急着出主意“解决问题”去了。如果他放弃这种意识,而是只倾听,那就是另外一种情形。

    妻:累死我了,一下午谈了三批客户,最后那个女的,挑三拣四,不懂装懂,烦死人了。

    夫:大热天的,再遇上个不懂事的顾客是够呛。快坐下来喝口水吧(把她平日爱喝的冰镇酸梅汤递过去)。(对感受表示理解)

    妻:唉,挣这么几个钱不容易,为了涛涛今年上大学,我还得咬牙干下去。(感到了丈夫的理解和关切,继续倒苦水)

    夫:是啊,你真是不容易,这些年,家里主要靠你挣钱撑着。我这个挣公家饭的人,最多能整个宽敞的房子回来。(表示接受)

    妻:话不能这么说,涛涛的功课、人品,没有你下力,哪儿能有今天的模样?唉,我们都不容易。(感受到了接受,也回报接受。)哎,厨房里烧什么哪,这么香?

    夫:红烧狮子头。(得意地笑)涛涛,别学啦,吃饭!你妈回来了。

    前一种例子是“错位的交流”,妻子想交流感受,想宣泄烦恼,丈夫却想“解决问题”,结果误解产生。第二个例子是“丝丝入扣的交流”,妻子倒出的郁闷得到了丈夫的理解和接受,她也回报以对丈夫的接受,在单位攒下的烦恼于这短短几分钟的对话中就消除了。

    时代改变了,我们爱的方式却没有改变。以前,物质很匮乏,所以爱的主要内容是保证对方的物质需求。但现在,物质需要已经不再那么重要,心理需求的重要性则日益突出。鉴于此,我们应该进化我们爱的方式,重视配偶或其他亲人的心理需求。

    心理需求的核心是感受,亲密关系的一个重要价值就在于交流并相互理解和接受彼此的感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