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作为家长,却始终看不见我的成长本身需要经历的轨迹,没有为我设身处地的想过我需要怎样的资源,以“凡马”待我,这里有我值得骄傲的地方,但是更多的是持续半生的耽误和荒废。百年后若有记得我们父子的后人晚辈,此处当值得诟病。
在家里,父亲本来只是跑腿,只是因为我竭尽全力把母亲拉下位,父亲才不得已成为家长。其中的是非曲直,岂是片言能尽。小学二三年级学生的文化都可以做家族的家长,这里的屈辱,不是说明了不管母亲在不在家长的正位,这个家庭的灾难,都是其后人必须要经历的吗?
我若有子,当不在此家之中。
勿贪,但也不妥协。
再一想,这些曾经的水平,怎么能决定现在的生活呢?
困厄虽在,精神超逸之。
现实之形虽是对凡马的待遇累积起来的,但是自命之性也在现实中完好的保留了。在存在之后,定要寻找自身存在的意义。
我爱父母,可是他们如果做了错事,必须自己承担,我不能一味的委屈自己,为他们的愚昧承担后果。而中国自古褒奖愚忠愚孝,这是我这样的读书人绝对不能重走的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