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主题文 我为什么想参加挑战300天写作?

这次是第五期的挑战300天写作了,参加第五期,是因为我个人算是第四期的受益者。在爱写班还遇到了前四期都一直挑战成功的徐立华老师,小尘老师自己当然是一直都在的,这样的毅力让人钦佩。

我也不敢说自己就一定可以做到,但是我一定可以尽力做到,而去年挑战成功,但是过程中有一些什么挑战呢?去年经历过一次危机事件,这件事情有时候还不太方便到处去与人说,但是这个学生这个事情却是会被我记很久甚至永生难忘。

常规的学生自伤,如果能够看到学生的积极部分,那似乎那只是他们的一种宣泄情绪的方式,而较严重的情况,就是想法、意念甚至计划都有的那些学生,当然最严重的自然就是去年遇到的这例,完全没有痕迹的,学生自己就完成了走向sw的那个过程。我对他没有什么印象,我能做的事情本来就很有限,所以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不必去为此担责,但是我依然会为他而哭泣,依然会唏嘘一个生命的逝去,依然会感慨学生生存环境的艰难。会走向极端的孩子,内心可能本来就是一个破碎的自己,然后又是经历了极大的生命屈辱,在学校没有很多支持力量,在家里也让他们感觉待不下去,可能言语层面都会要遭受诸多暴力,类似于“如果你不……就去s”“如果没有……不如去s”等,这样的话,路人可能会说,老师也可能会提,甚至可能来自父母至亲!

我自己从小到大是个乖宝宝,我是会享受到较多我的老师们的偏爱的,我的性格不算很活泼,但是我也很喜欢交朋友,也会跟朋友一起玩,哪怕有些活动我不太会玩也玩不太好,我依然会参与集体活动,如此我跟老师跟同学的关系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那我是否存有遗憾呢?自然是有的,在求学路上,我自己是极不自信的,也带给了自己极大压力,我算是考试焦虑型选手,也是完美主义者,在有的事情上,因为某种偏执或强迫,我不太会放过自己,但是我也会在有些事情上放过自己,所以我仍然还能够在挣扎中在内耗中继续生长。

成年后,我也先在别的行业干过,后来学习心理学,进入的学校,这个过程很曲折,但是也很受用。我曾经认为自己是带有一些戾气的,后来遇到很多人之后,我才发现我可能超我太强大,太执着于自己人格的某种完美了,我那不算戾气,顶多是些小情绪困扰。在学校,我不会打骂任何学生,我以为这是为人师表必然要做到的事情,可是却真的会看到或听到,有的老师会打骂学生,言语侮辱学生,撕作业、撕试卷之类的。所以这也回到了文质老师的那本书《教师的使命》,多少教师并不曾有这种使命的信念吧。读《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情况,帕克•帕尔默在他那个年代就有很多发现,也有提供很多指导,可是很多老师可能也没有兴趣没有动力去读吧。

成为教师,我是主动的选择,没有任何被动和迁就,我很喜欢也很享受,很敬畏它,我小心翼翼,但是也偶尔会艰难前行,领导的不支持不理解,我也会有些迷茫和慌乱,也会陷入情绪的漩涡,这可能也是因为我是心理老师,所以我可以不去计较学生的所谓的学习。我也会想,以后我如果有自己的孩子,我能够做到真的尊重TA的天性,看向TA的积极部分,不去计较学习结果吗?如果我是班主任,我能够做到不去“追求”学生的“整齐”吗?如果我是科任老师,在学习要求和目标面前,我能不去鸡娃吗?本来想到这些问题,我开始有些自我怀疑,也会感到沮丧的。

但转念一想,难道只有鸡娃,学生们才能好好学习吗?难道只有各种练习刷题,反反复复的记忆背诵,学生们就能提高成绩吗?事实上提高学习结果与让学生好好学习、轻松学习,并不冲突,对孩子有要求和期待的父母和老师,不代表就是坏事,那么能够拥有儿童视角,看到学生的需求就是极关键的事情了。那我拥有儿童视角吗?我想我是有的,我会好奇花的美丽,好奇叶的存在,我也好奇在我眼前的学生们他们的世界、他们的兴趣、他们的玩乐,他们的人际,我想我是这么在意他们的人,那我也是可以给到他们支持的人,那我能支持所有人吗?我能支持他们所有事吗?那必是不能的,也不需要!因为学生们是处于发展中的人,他们一直在生长,也一直会生长,学生们不需要我们全然的参与他们的生长,给予关注和陪伴,及时帮助、适时退出就是很好的支持。

如此,在这样写文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深入思考和探索,如果没有写,我不会有这般深入,所以说“写,就对了”。

另外,我做为一个心理老师,一直在尝试以身作则,带领学生们做更多积极能量的挖掘,艺术疗愈是一种极好的形式,而艺术疗愈也是一个大类,它包含很多小块,对于学生日常来说,书写、游戏、运动、音乐都是好方法,我鼓励学生写日记,用书写记录自己的日常思考和成长,在游戏中去获得竞争与合作的奇趣美妙、挫败失意,在运动中去获得生命的舒展、能量的积累,在音乐中去感悟情绪的流动,当然其他形式也是极好的,毕竟每个人的天赋各不相同。如此,当我在刻意练习的过程中,我也能够生长出发现多元智能的眼睛,这样我想我能够看到更多孩子身上的光,看到更多生命的色彩。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事,认知可以随着我们知识的积淀得到生长,技能可以随着我们知行的合一而得到成熟,情感也可以随着我们心智的成长而得到升华。

未来会如何,不知道,我们会变成什么样,不确定!那么用文字记录、用书写表达当下,偶尔回到过去,偶尔飞向未来,这也十分惊奇,所以,写,就对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