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游学的第二天,我们来到了纪念白居易的琵琶亭。
昨天我写的在琵琶亭的游记,正式发表在官方媒体“顶端新闻”上,当晚阅读量就突破了2万。
这就是我们游学的节奏,每个人都要通过写游记的方式,在官方媒体上留下痕迹。


文旅是国家大力倡导的领域,我们读书会走的就是文旅的方向,每个月都会组织“跟着大师去游学”活动,到全国各个文化景点实地游学。
我们希望通过实地游学,给自己带来更深刻学习体会的同时,也能把所见所闻分享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名人轶事,进而直接或间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

正如沈嘉柯老师所说,商业的尽头是文化,商业想持续健康发展,一定离不开文化的引领和支撑。同样的道理,如果想创业成功,从一开始就要从文化的高度来构建整个商业体系,唯有文化才能给商业注入强劲的生命力。
这是也我此次游学琵琶亭最深刻的感受,发表在顶端新闻的游记中也着重提到了这点。
……
“身边的人很重要,你跟着什么样的人,就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昨天中午和伙伴一起聚的时候,一位伙伴说的。他举例说,比如我们认识了沈老师,才深刻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然后开始重视写作,发表文章,而且渐渐感受到写作带来的复利效应,自己的圈子也开始发生改变。
他说的这点,我感同身受,因为我也是这样走过来的,和他是一样的体会。
身边的人很重要,一定要学会筛选,尽可能让身边都是高人、牛人,他们往往一句话就足以改变我们很多固有的认知,进而改变我们的人生。
关键是,我们要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不清楚的话,那就想办法弄清楚,多做事情,多经历,多尝试,这些都是帮自己找答案的过程。这个动作没有谁能替代自己,只有自己亲力亲为才能找到最终的答案。
光听别人说,告诉你答案,自己不去经历,不会真正懂得别人说的是什么意思,也就不能给自己带来实质的改变。
现在我的社交圈在慢慢缩小,慢慢放缓,认识新朋友都是通过老朋友推荐才去认识,然后就看缘分,看能不能进一步链接,合作。慢即是快,少即是多。
通过推荐,或借助时间,会极大地帮自己做好筛选。
然后所有的注意力都会放在自己的目标上,知道自己要什么,全力以赴去追寻,靠时间持续积累。
比如我们最近发起的“百万流量创造营”,就是关于积累的故事。不要指望通过一篇文章就可以给自己带来百万流量,一篇文章阅读量如果在1万,那就做好写100篇的准备,就是靠时间,靠活动量来获得想要的目标。
现在,我们已经有好几位伙伴获得了几十万的流量,仔细观察他们,无一例外都是靠勤奋,靠持续积累做到的。
昨天我对伙伴们说,把格局放大些,我们的目标不是百万流量,而是千万级,甚至亿级流量大咖,唯有如此,才对得起我们一路走来付出的这么多努力。
格局放大,不给自己设限。不断筛选自己身边的人,给自己找新的对标对象,持续努力,让自己的收获配得上自己过往所有的阅历和努力。
以上,和大家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