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招人与小公司招人

大公司资源泛滥、小公司资源贫瘠,在招人上面就体现的非常明显。

去年还在创业公司的时候,招人的现状基本是:投递简历量少,也多为普通学校,工作履历也很平淡。同候选人聊的时候,感觉很多人沟通能力一般,没有经历过像样的项目,也都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好不容易相中一个,就必然让hr加快跟进,尽快搞定。期间还会加候选人微信保持联系等等。

今年在大公司的时候,整体招人感觉简直天壤之别,现状是:简历箱总是爆满的状态,候选人基本都是名校毕业,工作履历也都很亮眼,多为一线互联网公司、4A、500强外企等,自然很多人都参与过影响力国民级的项目。同候选人聊的时候,面试过程也基本都很愉快,大多数都非常有想法,职业规划也很清晰,技能树非常彪悍,很多人出于个人兴趣都有自己维护的社区、公众号等等。但招人名额又有限制,所以很多人被刷掉的原因是不够稳重、年龄略有点小、感觉性格不太合等接近吹毛求疵的主观因素。

但即便创业公司招人是矬子里面拔大个,大公司是优中选优。很多产品却是大公司没做起来,创业公司却杀出重围。最重要的一点是小公司大家是拿命在做事,没别得选择。员工是,老板更是。大公司却不一样,很多项目负责人确只是当作项目来做,项目结果好与坏并不会对自己有实质影响。项目做黄了,只要站队没问题,结局只是换下一个项目接着做。而且项目有成有败就是一个公司的正常现象,这种自上而下的心态和长久以来的惯性也不会调动真正的积极性和发挥全部能力。更何况大公司的员工本身不缺工作选择,自身所带的加分项足以分分钟找到下家。

对于大公司而言,不论是投资人,还是股市,都需要不断有新故事去刺激。而且都只有一两年的时效性。一旦一两年新故事没结果,就需要换下一个故事讲。那么上一个项目会马上收缩资源,维持现状,加上之前又没有沉淀建立门槛,后期只能慢慢死掉。甚至很多时候的竞争, 只是因为大公司决策层关注点变了,这个项目自然就死掉了。并不是因为市场和业务本身如何。而且项目负责人很多时候在战略调整初见端倪时就开始琢磨出路了,而不是竭力挽回业务本身。

小公司老板巴不得员工一天工作十二小时。而大公司在正常八小时上班中很多人小半天都是在磨洋工。再加上流程长,数据层面繁荣(即初期可以有大量流量和不缺异业合作)等各种因素,会让项目发展后续乏力。等到小公司建立门槛后,开始显现口碑效应后,再想扼杀掉就更加困难。

大公司和小公司的人的整体水平是有一定差距的,但并没有本质差距。最重要是互联网本身就是0门槛的行业,主流岗位只要有心,都可以很快入门上手。所以有了一帮很优秀的人并不代表就一定能赢,更多还是在于公司能够发挥员工多少作用。小公司背水一战的处境、团队的凝聚、协作的高效、业务的聚焦所能发挥的效能必然要远大于大公司做项目的心态所产出的结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怎么说服大公司候选人,接受创业公司Offer? 一、在说服候选人跳槽或者是接受Offer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有意...
    风中的刺猬阅读 1,497评论 1 7
  • 诗/丑乙 《村里的墓地》 墓地里的坟越来越多 一排排有序地排列着 那儿是被我遗忘了的故乡 埋有我祖先的骸骨 他们的...
    诗人丑乙阅读 236评论 3 3
  • 2016年5月28号。周六。黄山市。 很幸运地错过了城里的暴雨,到的每一个景点,老天爷都对我喜笑颜开的。西递宏村、...
    海北sunshine阅读 197评论 0 0
  • 翻译目录 People interact with an iOS device by performing ges...
    细雨柔落阅读 77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