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家长给我打电话诉苦,说孩子和之前比,像变了一个人。回到家也不怎么和家长交流了。也不让家长开口问,有事就开始和家长蹦。怎么这么不尊敬家长了呢,都不知道怎么和孩子交流了。问我在学校表现怎么样?
在学校表现一向都很好的孩子,在家却判若两人。或者在家和在校都这种表现。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初二现象”吗?
迹象1:情绪不稳定,易做出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
迹象2:青春期到来,易发早恋
迹象3:自控力没有形成,容易沉迷网络
迹象4:学业不顺利,出现逃学厌学情绪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父母,而且父母双方都不能缺席。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要改变教育模式,做到五件事:
1、改变沟通方式
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关键,只有两个字——闭嘴,不要唠叨,你的唠叨只会让他离你越来越远,话要说,一两句足够了。
2、给予足够信任,学会放手
家长要学会把手放开,后退一步,让孩子走得更稳更快。只有松开束缚,站在孩子的后面,他们才能发展的更好。
3、做一个有认识高度的家长
承认差距,不求同一。文化课的差距不等于能力的差距,不等于综合素质的差距,更不等于未来事业的差距。
不苛求孩子,关键看孩子是否尽了力。看孩子的成绩,更要看孩子的综合素质,看孩子的品行与修养。不扼杀孩子的灵性,不忽视孩子的个性,不泯灭孩子的信心,追求孩子一点一点的提高。
4、做一个有见识、有修养的家长
当面教孩子,背后论短长。孩子犯了错,决不护短;当面要批评孩子,背后和老师商议、探讨,可论理,也可提意见。
不委屈孩子,不错怪老师。要善于把坏事变成好事。互相理解,共同配合,达到最后促使孩子不仅改正了错误,而且还有新的提高的目的。
5、做一个能与孩子交朋友的家长
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各种竞赛,明白“社会上最需要的是勇气,最能体现水平的是能力”这个道理。
学会找机会郑重其事的和孩子谈有关学校的事,有关孩子成长的事,有关孩子品行表现和学习表现的事。
孩子每一个阶段的成长,都需要家长的参与,希望家长们真正做到理解孩子,体谅孩子,和孩子一起战胜困难,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