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看待事物更容易看到已经发生的,能够实际看到的,对于没有发生或是当下没有实际看到的事物,都不容易觉察。而事物外在的表现形式多变,只是看到外在的表现形式,在外在的事物上用功,可能事情最后也会解决,当再次发生类似的事情,事物本身的道理是一致,外在表现的形式不同,人又会困惑,困于当下的事物。流于表象,会让人穷于解决问题,只有抓住实质,才能更好的掌握处事的方式。事物的实质有时候是事情发生的当下从表象中无法去看清的,这就需要人去思考。这跟学习致良知的功夫是一样的,修身正心,致良知,不是用外在的条条框框去要求自己,按照大环境给予你的观念去做。而是自主的探索,自主的去觉知,不断的存养自己的良知发现自己的本我,使心恢复原本的纯净,明亮。处事时顺应自己的良知也就顺应了天地间的理,无论万事万物如何变化,表象如何繁杂,也都能顺应自如。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的心。心定则万物皆在规律之中。外在的动亦是静,静亦是动,只要内在的主宰不变,外物的瞬息万变只是表现形式的不同。万物的主宰是人,人的主宰是心。心定则万物定,任他瞬息万变,任他生生不息。在生活中事情的处理也确是如此,当只是从事物的表面看待问题,着手解决问题时,容易产生出偏差,使原有的问题复杂化。当看清事物问题内在的原因时,再去解决问题就容易的多。有时候看事情的角度,决定了处理问题的高度。
传习录30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先生一直在讲,致良知的功夫是戒慎恐惧,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做到戒慎恐惧?在自己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如何能够提前戒慎...
- 本文来自:天爱论坛http://www.tianai391.com/thread-92172-1-1.html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