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就不太会讲故事,相对于我的笨拙,姐姐似乎随时能编出一个精彩的小故事,
甚至在县里举行的故事大王比赛中拿到了二等奖!
如果我和姐姐一起围观看热闹回来,
分别向小伙伴讲述的话,那肯定是两个完全截然不同的两个故事!
我的是平淡如水,无人追问,短短两句结束。
姐姐却是站在一堆小伙伴中间,宛如一个演讲者绘声绘色,声调时而高亢时而低沉,
不时有“啊!”“呀!”“那可怎么办?”“接下来呢?”.....
在这样强力的碾压下,如果姐姐在的话,那我肯定是闭上嘴巴,让她说。
是不是很像工作小组向老板汇报工作的你,在能力者面前,我们总是静静地闭上嘴巴,退缩到角落。
看着别人口若悬河的讲述着事情的前因后果,只有大大的两个字
羡慕!
如何才能讲好故事呢?讲好故事除了能在小伙伴和老板面前Show一把,还有什么作用呢?
故事是对于过去发生事情的重新讲述,通常是单一视角进行。
一个吸引别人无数点赞和关注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从3P故事工作流包括:人物、目的、情节
- 人物,自我参照效应让我们之对于自己有关的事情投注更多关注,也才能产生共情。
作为故事的主角和基础,人物要具备独特性,人们总是对新的事物给与较多的关注,
同时他/她要有欲望,具备复杂性才能激发人们的同理心、让人们持续地去关注。 - 目的,是通过这个故事要把我们带到什么样的价值观或者行动呼唤,明确目的,才能更有方向的去筛选素材。
就如一篇作文的主题思想 。
通常我们可以用1句话+3个关键词来表达目的,
通过头脑风暴写出所有联想到的关键词,然后再聚合为3个关键词。 - 情节,通过时间不断的推进,保持我们持续的关注。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式理论把情节分为头25%+身50%+尾25%
故事的情节就如英雄的旅程一般,悬念-挑战-接受挑战-曲折-结局-尾声,这6大情节点来推进。
无论是警匪片还是爱情片,几乎都是按照这6大情节点的套路。
仅仅这些还远远不能把故事讲好,故事要出彩,最重要是会抓住和制造冲突,
人物之间的冲突、人和自然的冲突、人和社会的冲突、人和器具之间的冲突、最强烈的是人和自我的冲突
通过冲突产生的不舒服感,让观众急切的想知道怎么办......
用脑神经学家Paul Zak的研究来解释,就是激发观众的皮质醇,也被称为“压力荷尔蒙”。
说了这么多,无论你要讲什么故事首先要浸泡式地去倾听,
要能更多维度和层次地去挖掘故事的线索和故事背后的Why,
这就如记者,同样的事件,为什么不同的记者报道出不同的信息和观点,要如侦探一般去挖掘。
只有挖掘出这些深层次,不同角度的素材,你才能结合3P故事工作流,6大情节点来讲述一个好故事,
吸引观众的持续关注,最终达到故事的目的,体现价值观或行动呼唤。
这就是讲故事的作用和力量,引导情感,召唤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