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1

乖猫成长的心理学解释

——基于社会学习理论的训练



      近年来,城市养宠物成为一种风尚,听宠物医生说,每三个城市家庭就饲养一只宠物,以猫、狗为主。本来对于养宠物我没有什么渴求,可是为了满足儿子从小养小动物的愿望,我也加入了此风潮。去年从朋友那里要回了一只萌萌的小虎斑猫,儿子给它起名小布丁。小布丁三个多月来到我家,来我家之前它的基本生活规范已经训练好了,我们基本没有费什么心,按照它之前主人家的猫粮、厕所、猫砂安排他的生活,很快它就适应了我家的生活环境,也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困扰,由此也成为我家的一名成员。

      布丁长得非常漂亮,明亮的眼睛,尖鼻俏嘴,灰灰的毛色上面有几道明显的虎斑纹,性格也很温顺,跟我们家人也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儿子也又了新的乐趣,做作业累了就去抚摸布丁,逗布丁玩,他很善于观察布丁的眼神和情绪,与家里养猫的同学交流也多起来。回想起布丁的行为方式,结合社会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的相关知识,对于我家乖猫的成长可以得到些许理论解释。

       按照桑迪克的学习理论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强调情境或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系,并通过反复刺激让好的行为持续发生,让不好的行为不再发生或消退。我家猫咪聪明、乖巧、温顺的性格形成很大程度上与我家的家庭环境和训练方式密切相关,通过构建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严格的训练方式,让猫咪舒服快乐地成长。

       1、让猫咪记住自己的名字。猫咪的智商据说相当于一岁半孩子的智商,对于简单的词汇会有一定的识记能力,在生活中,通过简单的词汇交流,它会听懂你的意思。布丁的名字简单,易于识记,吃饭前叫猫的名字,让他产生条件反射,将名字和吃饭之间建立联系,而且叫名字的语调要拉长,它会感觉很安全。

       2、对猫咪不好的行为进行即时惩罚。 有时猫咪会偷吃东西、会乱撒尿,这时发现了就一定要结合现场进行严厉惩罚,可以狠揍,可以训斥,让他意识到这种行为是不允许的。吃饭时,猫咪不经过训练会自己上桌子,跟主人撒娇抢食,这时也要严厉制止,反复几次,它就自动会形成不上桌、不偷吃的好习惯。

       3、对猫咪好的行为进行赞美或奖励。猫咪虽然相对性格高冷,对它训斥太多它会与主人愈加疏离,因此还要对它多加赞美和鼓励。一般来说,给猫咪擦脸时、给猫咪理毛时,给猫咪剪指甲时,你经常用温柔的语气赞美他,它会非常配合你的,也会跟你建立起信任感。

       4、给猫咪塑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结合一年的养猫经验,猫是非常敏感的动物,而且也是解读情绪的高手,它的心情会和人的心情同频共振,你的情绪会直接传染给猫咪,你高兴与否,猫咪可以从你的表情和语气里读出来,它会跟你一起高兴或悲伤。  

        5、与猫咪建立情感依赖。我家三口对猫咪的行为训练各有分工,按照严父慈母的分工原则,丈夫和儿子对猫咪的行为规范要求比较严格,而我对布丁相对比较宠溺娇纵些,我想这样正好起到互补作用,让猫咪的情绪得到疏导,从而跟我建立起了比较亲密的关系,跟我撒娇的行为也会多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